確定13個美麗河湖創建項目,分成美麗河湖、鄉村美麗河湖兩類開展,對照標準找不足、補短板、提品質。
在海寧主城區,有一條流淌了千年的海寧母親河——洛塘河,還有坐落在洛塘河畔的南關廂歷史文化街區,分別代表著海寧自然與人文的精華。
在不斷升級的治水行動下,如今在海寧,“城在水中、城在綠中、城在文中”的全域美麗水網正初步形成。
3天獲得近百萬人點贊!轉發破11萬次!最近,新昌黃澤江的茹洪砩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流量之王!
近年來,安吉對全縣16條縣級美麗河湖進行考察、改建,力爭做到每一條河道有山水可游、有景觀可看、有故事可聽。
江南水鄉,河網密布,人口稠密,物華民阜。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浙江,治水的意義十分重大。
,最近,鑒湖江(柯橋區段)被列為全省唯一實施河長制省級標準化試點河道。
走在河道邊,相信大家都對這些藍色的牌牌有印象,然而大家有沒有仔細留意過里面的內容呢?
在剛完工的“詩畫剡溪”建設項目中,嵊州市將單一的水環境整治工程,提升為風光獨特、人文彰顯的景觀文旅工程。
這是一個在鄉野田畔間搭建的“環保朗讀亭”,伴著蛙蟲蟬鳴和點點星光朗誦環保美文作品,詩與遠方融為一體。
舊稱“洛溪”,素有海寧“母親河”之稱,全長27.3公里。洛塘河綠道,西起斜橋卡森大橋,經市區后東至碧云大橋,全長約13公里,是一條融海寧的潮文化、燈彩文化和名人文化于一爐,集生態、文化、旅游、休閑、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 “一步一景”的巨大風景帶,是展現美麗海寧建設成就的重要窗口。
北臨翁金線及新塘河,南臨錢塘江,通過河道綠化種植、建造調水泵站、建造生態治理池等措施,實現十三個水塘的水系貫通,展現“枕河人家”的江南水鄉風情,摘得了國家3A級旅游景區,走出了一條“農水”融合、“水旅”結合的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
這是尖山新區圍墾之初形成的一個天然湖泊,面積有八百多畝。湖泊毗鄰大尖山的西南側,可在半山腰觀音寺俯瞰全景。近年對周邊承包土地和水域的一些養殖戶進行退包處理,保持住了湖水的清潤透潔。
位于許村鎮臨杭新城核心區,為海寧西部第一大湖,景觀建筑點狀分布與湖泊環境融為一體,既滿足了休閑功能,又保證了湖區環境空間的通暢。
位于海寧市區,南起洛塘河,北至秀洲交界,全長7.08公里,屬于海寧市區打造的“兩山夾一水”中的重要水系,清代詩人詠嘆“長水縈回夾谷間,東西接壤似連環”。
兼顧飲用水源取水、引水灌溉、航運等功能,是海寧的防洪安全通道、河海連通水運“黃金水道”、更是海寧人民飲用水的“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