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嘉興的水環境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嘉興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全力打造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具有國際化品質的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
南湖凌公塘
水景雙贏 顏值擔當
生態綠化靈動美顏。以“美麗南湖”建設為契機,南湖新區投資1272萬元,實施綠化提升工程,在凌公塘沿岸種植7個主題植物區塊,形成四季花開、四季有景的生態景觀帶,融合河岸兩邊綠道、親水平臺、文化橋廊等資源,構建“水清景美、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
夜景亮化增光添彩。南湖新區投資294萬元為河道沿線的綠化、橋梁、道路、建筑實施亮化工程。26米高的旋轉歌塔已是凌公塘的標志性建筑。歌塔旁的音樂噴泉在增加水中曝氧、促進水體流動的同時,帶給人們一場聽覺和視覺的盛宴。沿線十座橋梁的裝飾亮化,與兩岸建筑彩燈串珠成線倒映在水中,為南湖新區增強了城市現代氣息和綜合功能。
精心呵護永葆青春。在工程治水的基礎上,實施“一河一策”與凌公塘兩側企事業單位簽訂《護水公約》,對凌公塘實施“四位一體”保潔,開展入河排水口專項整治行動,對疑似污水排放口進行CCTV檢測,并多次開展“愛河護河”宣傳活動以及撿拾河岸垃圾等志愿者活動。
秀洲蓮三蓮泗蕩
飛鳥翔集迎遠客 碧波蕩漾起歡歌
向水要寶,以水興業。編制秀洲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有序發展蓮藕等水生作物,大力推廣“跑道魚”技術和“藕+魚”等生態種植模式,以產業發展帶動濕地建設,實現生態增量、農民增收、環境增美。目前,秀洲北部濕地區域,尤其是蓮三蓮泗蕩,已累計開展魚塘生態化改造1萬余畝,種植水生作物4.8萬畝。
以水為媒,文旅融合。國內唯一的“水上廟會”——江南網船會、京杭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長虹橋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在蓮三蓮泗蕩境內。今年5月,嘉興運河文化省級旅游度假區正式獲省政府批準,規劃為“一核(運河文化小鎮)、一廊(運河文化景觀廊道)、四片區(運河風情休閑度假片、江南水鄉棲居生活片、蓮泗蕩康體運動片、梅家蕩濕地休閑體驗片)”的空間格局,實現“理水、營鎮、聚人、興文”。
“飛鳥翔集迎遠客,碧波蕩漾起歡歌。”眼下,一處以運河文化風情展示、平原水鄉度假、濕地農業休閑、江南民俗體驗為核心功能,匯集文化體驗、休閑游憩、棲居度假、水鄉餐飲、水上運動、娛樂科普等多元業態的高品質文化體驗型休閑度假勝地悄然呈現。
嘉善太浦河長白蕩
源頭活水涓涓流
全民護水,生態理念深入人心。太浦河長白蕩水源地是嘉善和平湖市唯一的飲用水水源地,也是上海市金澤水庫取水口所在地。位于保護區內的銀水廟村,自發組建了老黨員水源地義務巡查隊,連續7年每周巡查太浦河長白蕩水源地周邊污染源,涌現了潘根龍等一批“民間河長”。河長、湖長、志愿服務,人人不忘綠色初心;嚴格執行太浦河長白蕩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巡查制度,落實部門、鎮(村)、物管公司的立體式巡查機制,秉持保護碧水清源、呵護一方水土的信念與精神。
三方聯動,碧波蕩漾美好生活。嘉善縣積極參與構建太浦河水資源保護省際協作機制,推進上中下游和左右岸一體化生態保護,積極探索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治理機制。源頭活水為民所用,歷時兩年建設的太浦河取水(二期)工程已進入試運行,新增日取水規模15萬噸,進一步滿足城鄉百姓用水需求。如今,1.53公里太浦河波瀾壯波,2480畝長白蕩煙波浩渺,碧水與白鷺相映,河湖共長天一色,成為嘉善典型的濕地生態,涓涓清源滋潤60萬嘉善百姓的甜美生活。
平湖曹兌港
以自然生態 打造美麗景觀河道
創優質工程,打造特色亮點。以流域為單元,結合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對曹兌港進行了綜合治理。在項目建設中,項目參建各方以打造“五彩繽紛的公園型河道、四季常綠的景觀長廊、蜿蜒曲折的自然型河道”為抓手,打造一條集防洪、排澇、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生態景觀河道,共完成新建堤防8.7公里,景觀節點5個,綠化面積7.14萬平方米。
創美麗人居,營造美好生活。在打造美麗景觀河道中,曹兌港穿越的馬廄村歷史古橋馬廄大橋,分別在2008~2017年間被評為嘉興市生態村、嘉興市優美庭院、浙江省特色旅游村、浙江省森林村莊、浙江省農家樂特色村、浙江省美麗宜居示范村、“美麗浙江樣板”雙百村以及申報成功國家級美麗宜居示范村。通過自然生態打造美麗景觀河道,提高了區域防洪、行洪能力,防治了河道兩岸的水土流失,大大改善了區域水環境,提升了周邊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實現了“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整治目標。
海鹽白洋河
彰顯綠色富民新優勢
生態修復激活白洋河畔。保持低洼地形,保護原有植被,保留生態河道,突出生態和自然景觀,利用景觀自我修復功能,整合漁塘水域資源,植入亭、軒、景、橋等具有江南特色的園林建筑,同時兩岸種植豐富的鄉土樹種及濕地植物,配建步行綠道,建成可觀可游的生態濕地公園。經過截流清淤、水生態修復后,白洋河已經達到Ⅲ類水質,生物多樣性基本得到恢復。“白洋河濕地生態修復案例”獲評“兩美浙江經典案例”;白洋河綠道成功入選浙江省“城鎮型”最美綠道。
水質提升帶來生態紅利。海鹽縣武原街道投資1400多萬元對團結港、富家浜、蔣家浜三大河道進行景觀綠化改造,形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園區新風貌。一灣清水成了海鹽招商引資的利器,多家科技型企業爭相入駐,盤活了當地二產、三產。接下來海鹽將進一步深化河長制,落實湖長制,加快創建美麗河湖,全面推行河湖標準化管理,全力建設美麗浙江大花園和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把日漸美麗的河湖生態優勢,逐步轉化為綠色富民的發展優勢。
海寧長水塘
游兩山一水 品美麗鄉韻
人水和諧新系統。長水塘位于海寧市區,南起洛塘河,北至秀洲交界,全長7.08公里,屬于海寧市區打造的“兩山夾一水”中的重要水系,清代詩人詠嘆“長水縈回夾谷間,東西接壤似連環”。長水塘段依托長水塘生態濕地項目、擴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對河道進行綜合治理,整體面貌煥然一新,美麗如畫,實現了由“河岸破敗,村莊零落”向“清清長水塘,翩翩白鷺來”的轉變。長水塘生態濕地水域面積70萬平方米,除了保障海寧市東中部的生活與生產安全原水供給,更具有水源儲水庫、海綿城市、生態“綠肺”等多重生態服務功能,濕地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極大地改變周邊環境微氣候,成為人水和諧的生態體系。該項目被評選為海寧“十二五”十大最滿意民生工程之一,2016年度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人文相映新畫卷。圍繞洛塘河和長水塘,海寧打造了總長14公里的沿河綠化景觀帶,形成了海寧市區東山、西山和長水塘景觀帶相互連通的大型市民休閑公園,實現了“鄰水而居、逐水而娛、親水而行”的人居目標。同時依托長水塘河道建設,海寧進行沿河文化性建設,在市河(由拳路~長山河段)西岸建設水利展示館,注重水利文化,滲透江南水鄉人文元素,做到“建一個工程、成一處風景、留一段歷史、傳一地文化”。
桐鄉鳳凰湖
生態宜居醉美鳳凰 詩畫水鄉全民共享
鳳凰湖工程彰顯桐鄉大治理、大發展、大超越的目光。景觀工程規劃景觀面積1333畝,通過構建較為完整的水生態系統,利用其自我維持及凈化能力實現水質凈化并長期維持;同時結合湖區水體水動力調控系統,改善并維持湖區水體水質,提高透明度。根據監測數據分析,現在的湖區水質穩定在Ⅱ~Ⅲ類,監測的10余項指標已全面達到Ⅲ類水標準,大部分指標已達到Ⅱ類水甚至Ⅰ類水標準,透明度達到1.5米以上,水體清澈見底。
富有人文底蘊的現代水鄉城居公園。鳳凰湖將鳳凰、梧桐等桐鄉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完美融入現代、大氣、豐富的景觀之中,集生態景觀、休閑旅游、文化娛樂、時尚休閑為一體,通過提升內涵和游客體驗度,打造一個AAAA品質的節約型、生態型、環保型的現代水鄉城居公園。以“鳳棲梧桐”典故為藍本,從“鳳還巢”理念出發,融入鳳凰、梧桐等桐鄉文化代表性元素,布局鳳棲梧桐、百鳥朝鳳、翰墨競芳、桂雨飄香等八大景和花海融春、菱荷香棧等十六小景,形成鳳凰湖區域景觀。
嘉興經開區茶園港
人水和諧 茶香悠悠
茶園港水系,猶如一個大大的綢帶,縈繞在章氏茶園身旁。茶園港南端與陳家埭港相通,北端與長纖塘相連,兩側連接顏馬浜、陶家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見證了時代的進步和發展。
水岸同治,展現茶園美景。近年來,嘉興經開區治水工程投入3000多萬元,對茶園港水系展開綜合整治,實施了河道清淤疏浚、擴容連通;兩岸企業騰退、小區改造;河面強化保潔、種植生態浮島;河岸綠化潔化、修建生態綠道,點綴花花草草,勾勒出河暢、水清、魚游、岸綠、景美的茶園港水景觀。
文化切入,河道美景惠民。章氏古茶園是禾城唯一產茶地,已有300多年歷史。把百年茶園作為茶園港水系的人文中心來建設,逐步建成章氏茶園公園、休憩平臺和游步道,進一步修繕古橋和亮化工程,每年配以章氏古茶園茶文化節活動,形成獨具風貌的茶園港特色。讓古茶文化,在“清風拂水、花紅柳綠、碧波蕩漾”的河道旁,飄出濃濃的悠悠茶香,成為居民親水休閑健步的好去處。
嘉興港區豐收河
鋪展田園風光 擦亮鄉村底色
豐收河治理始終貫穿生態理念。河道復合式生態浮床,既增加河道自然景觀又輔助構建河道自然修復系統;農田生態溝渠改造,既部分攔截控制農田面源污染,又整體提升農田溝渠;河道兩側堤岸護坡,在提升河岸景觀的同時又能減少水土流失。構建健康、完整、穩定的河道水生態自我修復系統,提高人民群眾對水生態環境的滿意度,輔助實現美麗鄉村建設。
努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挖掘歷史文化,展示田園風光,沿岸百姓共享治水紅利。依托浙江平湖九龍山旅游度假區,馬家蕩村、八字村標準農田建設等,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農村轉型發展,立足馬家蕩村基本農田資源特色和園林綠地生態環境優勢建設景區村莊,2017年獲得嘉興市首批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示范村)。沿岸田園風光無限,馬家蕩村建起養生農業示范基地,基本建成“食行游娛”發展的鎮域農旅融合發展模式。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