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2日訊(記者 仲瑤卿 通訊員 姚琳琳)日前,省美麗浙江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計劃到2025年,所有設區市及60%的縣(市、區)通過全域“無廢城市”建設評估,全域“無廢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據悉,“無廢城市”是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自2020年開始,湖州市德清縣便圍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開展“無廢城市”創建,并在推進工業固廢利用處置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危廢源頭減量,先后實現生活垃圾焚燒廠爐排爐技改、無酸除鱗技術應用、爐窯煤改氣等,危險廢物總量從2019年度的7.46萬噸逐步下降到2021年度的4.92萬噸,危廢減量33%以上。
技術革新服務綠水青山
飛灰源頭減量70%以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城市要宜居,解決好垃圾處理問題至關重要。
如今,焚燒已成為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的“主力軍”。
在德清縣新市鎮,就有這樣一座變廢為寶的生物質能發電工廠——德清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
走進“旺能環境”的綠色環保展示館,“垃圾焚燒產生的熱能通過這些設備轉換,可以轉化電能,就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在模擬沙盤前,講解員向記者介紹道公司的概況、建設歷程、廠區布局,以及垃圾處理的整個流程、垃圾焚燒發電的相關情況。在館內,參觀者可以清晰直觀地了解整個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全過程。
據了解,德清旺能原有2臺400t/d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建成投運后雖有效地改善了德清縣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為節能減排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也存在先天性設計缺陷,對于垃圾的預處理要求高,需要摻燒煤炭,飛灰產生量大,運行不穩定會導致部分污染物排放指標波動較大。
為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多方共贏,德清旺能對爐排爐進行了技改,采用更先進的爐排爐垃圾焚燒生產線對循環流化床進行工藝、產能替代,從根本上解決現有循環流化床工藝存在的問題,更好地實現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
記者從湖州市德清縣生態環境局了解到,完成技改后,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從原先的3.21萬噸降低到目前的0.96萬噸,飛灰減量在70%以上。同時,所有排放指標均達標,遠低于歐盟排放標準和我國《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限值要求。每年能穩定處理德清縣區域生活垃圾22萬噸,年供電量可達9000萬度。
打造生態除鱗共享中心
實現廢酸“零產生”
據了解,德清縣鋼材深加工企業眾多,主要分布在鐘管、雷甸一帶。“高溫鋼胚經熱軋后表面生成氧化皮(俗稱“鱗”),后續深加工必須除鱗。化學酸洗作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除鱗工藝,會伴隨大量酸霧、廢酸液和含重金屬污泥產生,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處置成本和管理壓力,且環境污染風險大。”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德清縣每年約有15萬噸熱軋帶鋼需要化學酸洗除鱗,廢酸產生量約1萬噸、表面處理廢物約1500噸,占全縣全年危廢產生量的25%。
如何實現無酸除鱗,是一道世界性的環保難題。
為實現減污降本協同增效,德清縣挖掘培育優質潛力企業,歷經6年,投入2億多研發資金,指導攻克無酸除鱗技術難關,突破技術轉化規模化、工業化難題,打造熱軋鋼材生態除鱗項目。
同時,加大綠色環保除磷技術研發力度,首創柔性刷磨材料,采用物理刷磨除鱗的方法,建成國內外首條MEC-7.5熱軋不銹鋼盤條無酸處理機組,被省經信廳認定為2021年浙江國際首臺套設備(全省僅三家),實現智能控制、無人操作和連續運行,填補了國內外生態除鱗技術的空白。該技術獲得2項國外專利、12項發明專利,同時制定了《MEC 處理熱軋鋼板及鋼帶一般要求》等8個團標。
“無酸除鱗機械去除的鋼材表面氧化皮可直接回收利用,沖洗水過濾后循環使用。機組的除鱗鋼種做到全覆蓋,除鱗質量、效率均優于傳統化學酸洗。同時除鱗成本可降低約30%,全面實現工業廢酸‘零產生’,促進鋼材深加工行業低碳升級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促進全縣域鋼材深加工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推廣成果應用,德清縣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共享”的模式,于2022年5月在鐘管鎮成立了德清縣熱軋鋼材生態除鱗共享中心。
據了解,該中心目前擁有3條機組,可加工盤條、卷條、帶鋼等鋼材種類,年加工能力達40萬噸。其中,MEC-450熱軋帶鋼生態除鱗機組專門針對德清縣產業結構研發,集中承接全縣熱軋帶鋼表面處理,年加工15萬噸,可為全縣從源頭上每年減少危廢約1.2萬噸。
截至目前,已有23家企業來料加工,3條機組日實際處理規模約500噸。無酸機械除鱗技術在德清得到成果轉化應用,熱軋鋼材表面氧化物處理的企業實現了降本、提值、增效,工業廢酸源頭減量也為德清縣的“無廢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