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符合申請使用宅基地建房的條件,也很早向村里提交了書面材料,但就是領不到《私人建房用地呈報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蛟川街道迎周村的村民們近日找到了區委巡察組的人員“討說法”。
村民指的《私人建房用地呈報表》,是村民申請使用宅基地建房的必要文件,這份文件需要從村委會主任應金忠那里領取。
村民正常申領材料,為何應金忠偏偏不給呢?是不是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根據巡察組轉辦的問題線索,蛟川街道紀工委對該村近兩年建房戶展開走訪排摸,一層“灰色面紗”漸漸揭開:在迎周村,一些村民“默認”著一條“潛規則”,要想順利建房必須先向負責宅基地審批事項的村委會主任應金忠“打點打點”,送幾條煙、塞個紅包,若是加急得再“出點血”……不少村民心有不滿,卻敢怒不敢言。
但當街道紀工委約談應金忠時,他卻搬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上級的精神我都懂。但咱農村做事有農村的規則。”面對黨紀條規,應金忠滿不在乎,“抽村民兩包煙這事我承認,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收取村民錢款的事情我從來沒有做過。”
談話陷入僵局,街道紀工委決定到村民家中打開工作局面,很快在村民顧某家,執紀審查人員找到了突破口。
“實話說吧,我家為了建這個房子費了不少事兒,村里面表都不給填,審批申請一年多都沒個下文。咱們老百姓沒辦法,只能給應主任送禮。這花的一萬塊錢可是我家三年的農田收入啊!”在執紀審查人員的耐心詢問下,顧某克服了恐懼心理,向執紀審查人員敞開了心扉。
此外,她還告訴執紀審查人員,前兩天,應金忠還專程到她家里叮囑,讓其不要把送禮的事告訴任何人。
事實的真相終于揭開:原來,應金忠自認可以“瞞天過海”,一面在紀工委的談話中無視黨紀,提供虛假情況,另一面找到村民謀求串供,對抗組織審查。而最終,紙包不住火,心存僥幸的應金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違反政治紀律,對抗組織審查;利用職務便利,長期收受多人送予的財物,前不久,應金忠受到開除黨籍處分。
據了解,去年12月以來,鎮海區對鎮(街道)深入開展巡察,劍指 “小微權力”運行不規范、為群眾辦事“吃拿卡要”、村級“三資”管理不規范、惠民惠農和幫扶助困政策不到位、村干部底線規則執行不力等7大類28項問題,監督對象覆蓋全區81個村(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巡察組結合各村(社區)實際制定個性化監督方案,對巡察出來的問題線索,明確牽頭領導和責任人,要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農村‘小微權力’雖小,卻是群眾有感的‘大事情’;‘吃拿卡要’肥的是‘蠅貪’,損的卻是政府的公信力和群眾的切身利益。”鎮海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童華強表示,“必須嚴厲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強化權力監督制約,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