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原創 正文

讓“治水“變“智水” 德清打造水生態環境數字化標志性系統

發布時間:2022-11-23 14:09:04 來源:浙江在線 記者 仲瑤卿

  浙江在線11月23日訊(記者 仲瑤卿)“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治水的重要性,對于德清來說不言而喻。

  近年來,德清縣深入推進“五水共治”工作,持續優化水域生態環境,鞏固“污水零直排”等工作,連續8年奪得大禹鼎,兩次奪得金鼎,致力于打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人水和諧的生態畫卷。

  為了讓水域環境的治理更加智能高效,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目標,結合生態環境數字化轉型,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近日召開了新聞通氣會,介紹了“德清縣全域水生態多業務協同應用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的最新進展。

  “本項目致力于構建一個多數據融合的水環境監管系統,通過加強水生態環境大數據采集處理、共享交換和監測預警等功能,實現生態環境保護部門業務協同共治,深度融合湖州市城市數據大腦,打造具有德清特色的水生態環境數字化標志性系統。”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副局長王平介紹道。

  頂層規劃 精準畫像水域環境“一張圖”

圖片1.png

  “大數據是本項目的建設之基。”王平表示,水環境監測與治理涉及多領域、多部門,需要從頂層規劃開始,系統地規劃數字化過程,從基層扎扎實實的進行數據感知、數據采集,后期才能實現智慧管控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緊密結合。

  據了解,該項目除了采集接入了應急、氣象、水利、港航、住建局、鎮街道、生態環保、治水辦、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等部門的數據外,還收集了重點河道一公里范圍內的污染源,工業園區、對河口水庫、東苕溪等重點位置的水上水下數據,并對排水口、排污口、地下管線等涉及污染源排放的流向進行梳理與排查。

  截至目前,該平臺共采集各類水環境監測數據1.6億組。搭建完成后,通過水環境“一張圖”即可呈現所有監測點位的地理位置、所屬河流、所屬區縣、水質目標和歷史監測數據等基本信息。

  上天入地 構建全方位多維度監管系統

  高空,衛星遙感;中低空,無人機巡查;近地面,水質站自動監測、排水口自動監測;近水域,船載走航巡查、視頻AI智能識別;水下,多波束探測、定期斷面監測。

  由此,織出了一張上天入地的“智慧水網”,構建起了一套全方位多維度監管系統。

  “德清水資源豐富,境內共有大小河道1211條,總長1889.18公里,水域面積49.65平方公里,有了這張上天入地的‘智慧水網’,便可以實現動態追蹤和長效維護。”王平說。

  據了解,該系統中包含了河長制巡河、船舶污染監控、入河排口監管、水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生態修復成效等多場景應用。

  搭建完成后,即可實現多部門數據共享和跨場景應用。以河長巡河為例,傳統的人工巡河,不但效率低,覆蓋面也有限,難以實現常態化監管。基于該系統和手機應用終端,在“智慧水網”多源識別的輔助下,可實現發現漂浮物、問題感知、問題展示、統計分析、問題處置、處置反饋等功能,在為河長提供完整明確、清晰可行的處置策略的同時,實現數據跑腿,在線治水。

  風險預警 由應急管理轉向風險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最大的亮點便是兼具預警和分析研判的功能,將應急管理轉變為風險管理。

圖片2.png

  “基于數字孿生的理念和技術,建立水生態孿生CIM數據庫,通過系統數據分析和水生態隨時間演變的計算,實現可視化與分析。”王平說。

  “數字孿生”,是一種超越現實的概念,通過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

  那么“數字孿生”又是如何水環境治理中進行運用的?

  王平介紹道,簡單來講,是通過前期的大數據采集,構筑一個安全防護網。在數字空間搭建一座三維可視化的水域地圖模型,通過仿真運行、虛實交互,實現重點水利工程和小流域山洪地段實現實時監控、中心城區積水點位的線上監測預警,以及在環境應急事件中,污染溯源、污染帶走向分析,并提供下游影響區域預警等功能。

  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與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農業局、氣象局、住建局、綜合執法局等部門的數據對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數據的梳理、重點排口水質監測實時數據的接入等工作。

  據悉,該項目將于明年完成測試后上線,彼時可實現大數據服務環保督查和執法,利用多源數據分析結果,從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數字治理、精準治理和智能治理,實現全域生態質量的監測、預警、評價,為全省生態環境數字化轉型建設提供德清方案。

標簽:責任編輯:仲瑤卿
相關新聞
生態環境污染投訴請掃二維碼 生態環境污染投訴請掃二維碼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