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諸暨市直埠鎮趙源村黨支部書記趙仲良總會準時出現在下趙瀝水河邊,他不僅是村干部,而且還是村打撈隊隊長,隊員們全部到齊后,他們便分成3組,劃著小船,順水而下,開始一天的保潔作業。這條曾經被水葫蘆和浮萍覆蓋,臭氣熏天的河道,如今成為一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親水景觀帶。日前,記者跟著直埠鎮副鎮長徐天培去巡河時看到,河邊綠植叢生,河水泛著清波,魚兒隨處可見,讓人心曠神怡。徐天培說,雖然每天有保潔隊在打撈,但每周2次的巡河依然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
徐天培擔任河長的這條河叫下趙瀝水,全長0.5公里,是趙源村朱公湖畈農田的排澇渠道。河道雖然不長,但各路水系匯集過來,特別容易滋生水生植物,每到春夏季節,因為水位淺,氣溫高,水胡蘆便瘋長,很容易泛濫成災。同時,兩岸農戶因衛生意識不強,生活垃圾入河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河水發臭,臨河的住戶連窗戶都不敢開。那段時間,住在河邊的村民趙志明經常跑到他辦公室訴苦:“河水實在太臭了,無論如何得想辦法整治一下。”
如何整治?其實徐天培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有段時間,徐天培一直“泡”在村里,同村干部商量對策。大家一致的想法是,要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建立河道的長效保潔機制。今年6月份,在徐天培的努力下,趙源村組建了一支8個人的河道保潔隊,每個隊員都是土生土長的村民,既熟悉水性,也熟悉河道。每天早上5點多開始,隊員們準時作業。這個夏天,通過隊員們全天候的打撈保潔,下趙瀝水實現華麗轉身。記者采訪時,天氣已轉涼,水胡蘆的生長季節早已過去。徐天培說,到了秋冬季節,水位下降,主要是清除露頭的水草。今年55歲的打撈隊員湯根兔穿著雨靴站在小船上一邊作業一邊對記者說:“你看,現在水清了,魚全回來了。”說這話時他開心地笑了。
河水清了,河道美了,不過卻又有一個問題擺在了徐天培面前。保潔隊需要資金,8名隊員,每人一天至少100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村級集體經濟本來就不寬裕的趙源村來說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基于此,徐天培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以市場化手段來經營打撈隊。前不久,他把打撈隊變成河道保潔公司,除了完成好自己村里的業務,也承接周邊村的業務。趙仲良信心十足地對記者說:“今年是第一年,主要目的是鍛煉隊伍,把設備備齊,把口碑做出來。明年,我們打算出去承接更多的業務,努力把河道保潔做成一個產業。”
在當天的巡河中,徐天培雖然沒有發現異常情況,但看到岸邊仍然有垃圾,也有個別水域放著地籠。徐天培對身邊的趙仲良說,要立即把垃圾清理掉,同時要對投放地籠的村民開展護水宣傳。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