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糧油市場旁的橫渚塘港河面上,最近被一抹綠色覆蓋。這是一套生態修復系統。只見30個生態景觀浮島沿著河面整齊分布,每一個浮島上栽植著蘆葦、香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花卉;配套的曝氣噴泉則一字排開,通過它們向反應池內充氧。兩位“清道夫”相互配合,晝夜不息凈化水質。
如今在湖州開發區,這樣的河道“清道夫”遍布越來越多的河道。今年以來,湖州開發區開展美麗河湖生態修復工程,在橫渚塘港、東苕溪、西苕溪、環城河等12條重點河道和兩個國控斷面鋪設生態浮島和景觀曝氣噴泉,共新增河道水生植物1.8萬平方米、景觀曝氣噴泉37個。河湖水質明顯提升,全區125條河道Ⅲ類水質占比達到了8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8個百分點。
全域生態修復的想法源于一場勝仗。去年,湖州開發區全域剿滅劣V類水體, 200個小微水體得到提升,其中有24個小微水體與外界不連通,開發區采取了生態浮島的方式進行治理,效果明顯。“我們在想能否把小微水體的經驗推廣到全域河湖治理?”湖州開發區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說,開發區河湖水質不穩定,在治水力度增大的同時,他們探索了生態修復的方式,讓河湖加強自己的凈化能力。“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每條河道自己能呼吸。”湖州開發區治水辦相關負責人口中的呼吸,是結合河道自身定位和特色,制定生態治理修復方案,實施河湖岸線生態修復,通過種植浮水、挺水、沉水植物,讓每條河道都配置24小時“清道夫”,加速水質凈化。
城西大橋下的東苕溪開發區段,今年4月開始陸續配備了8000米長的生態浮島和20千瓦的景觀曝氣噴泉,同時考慮到航道有大型船只經過,在周圍圍了一條300米的生態防浪帶。每天,這段航道在“生態修復圈”內加速水質凈化。開發區治水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年初這里的水質不穩定,經過近半年的自我凈化,目前水質穩定在Ⅱ類。
“這項工程就連噴泉流速都是由專家根據河道情況設計的。”開發區治水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生態修復工程“借智”高校,加入了浙江大學的“國家水專項計劃”,由浙大教授統一規劃工程。具體實施上,開發區與專業公司合作,為每條河道量身打造凈化方案。
據悉,今年湖州開發區以“美麗河湖”創建為載體,著力打造一批典型示范點,通過水生態修復、岸線綠化提升、景觀亮化建設、科學生態配水等措施,將吳家壩河、楊家莊港、潘店港等10條河湖創建成“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美麗河湖,為居民提供人水和諧的親水環境,目前10條河湖已完成建設并通過了區級自驗和市級抽驗。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