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工不富,工業是區域經濟強大的基石。置身歲末年初,盤點、展望衢州工業,旨在真抓實干、加油干。日前,記者專訪了市經信委主要負責人。
●發展邁入新階段
自2002年實施“工業立市”戰略以來,我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從130億元提升到2016年的1630億元,工業在GDP中的占比從33.5%提升到2016年的45.2%,衢州工業經濟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從總體上看,當前我市現代工業體系已基本形成,呈現幾大特征:
主導產業集群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特種紙等主導產業加速集群發展。“十二五”期間,新能源光伏產業年均增速達22.6%,去年產值達108億元,同比增長29.6%,西安隆基、中來光伏等龍頭企業先后落地;化工新材料產業產值在“十二五”末突破300億元,以巨化集團為依托,集聚了華友鈷業、曉星集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氟硅鈷、電子化學品和動力電池材料等新材料細分產業鏈基本形成;特種紙企業從41家增加到59家,產值從93億元增至160億元,產量約占全國25%。
中心城市集聚發展。不論是投資還是產值,市區“一枝獨秀”:規上工業產值規模已占全市“半壁江山”,全市18家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市區占10家,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占全市三分之一。近年來,新引進投資5億元以上的大企業、大項目,大多在市區。
龍頭企業引領發展。近年來,我市大型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逐年上升,2016年占27.6%,今年前10月,全市大型企業產值占比達33.2%,同比增速達36.6%。巨化、元立、華友等龍頭作為全市工業的“穩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更加凸顯。
綠色智造支撐發展。“浙江生態屏障”和“美麗大花園”的戰略定位,加上自身稟賦,衢州工業換道超車,闖出一條綠色智造之路,更顯迫切。我市低碳型和智能化產業加速孕育,新產品產值連續幾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今年前10月,這一增速超過30%。
這15年是衢州工業擴張成型期,當前處在工業化的中后期及后工業化階段特征相互交錯、逐漸演變的階段,主要矛盾是產業仍處在價值鏈低端,總量小、高耗低效,今后產業進入轉型升級期,目標是要實現脫胎換骨,所需時間可能會更長。
●破解瓶頸任重道遠
構建綠色工業現代化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當前,衢州工業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
區域發展不平衡,縣域工業發展不充分。市區“一枝獨秀”;縣域遭遇瓶頸,連續多年規上工業產值總量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速。
產城融合不平衡,工業平臺建設不充分。園區配套水平偏低,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生產性、生活性等基礎配套不夠,吸引和集聚勞動力能力不強。
產業結構不平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充分。產業結構偏重,化工、機械、鋼鐵等傳統產業占比達68%,產品聚集在產業鏈中上游。氟硅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型新興產業集群規模不大,動能轉換不夠。
“兩化”融合不平衡,信息化技術運用不充分。企業利用信息化技術作用于生產經營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多數企業尚處“兩化”融合初期。
發展方式不平衡,綠色經濟發展不充分。靠投資來拉動的發展模式未根本性改變,畝均產出低、能耗高等現實問題未根本破解,產業協調性較差,創新動力不足,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夠。
●綠色發展新思路
未來一個階段,我市工業發展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綠色制造為主題,以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動能培育為重點,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平臺生態化、企業規范化、制造智能化、產品品牌化,有效推動我市工業實現綠色、智能、高端發展,努力構建綠色工業現代化體系。
產業高端化。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推動產業鏈向下游延伸,搶占產業制高點。明確產業培育重點,努力做強氟硅鈷、電子化學品、動力電池新材料和特種紙新材料等區域優勢產業,大力培育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等新動能產業以及軍民融合和時尚產業。加快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堅決打好去產能攻堅戰。
平臺生態化。花園式平臺是新時代產業平臺更高形態,按照特色小鎮理念和循環經濟要求,“先生態、后生活、再生產”分塊改造提升,實現“宜業宜居宜游宜養”。加強中心城市與縣域產業布局統籌,加快特色產業園、小微企業園建設,積極探索“一園一策、一園一基金”等模式,引導企業入駐集聚。加快綠色產業生態體系建設。
企業規范化。加大平臺型企業、“三名”企業培育力度,加強行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培育。實施“千企萬人”管理素質提升工程,通過企業家素質提升、企業上市等方式,推動現代型企業制度建設,提升企業規范化管理水平。
制造智能化。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衢州行動計劃,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強合作,增強工業信息技術服務基礎能力,支持企業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推進工廠物聯網、數字化工廠、標準化車間試點建設,樹立一批“機器換人”、智能制造示范企業。
產品品牌化。推動綠色產品和生態服務的資產化,把衢州生態優勢真正轉化為符合新時代的經濟優勢。推動我市工業產品向下游終端延伸,實現由“重”向“輕”轉變,并爭取在動力電池、美妝藥妝、體育用品等終端產品取得突破。幫扶龍頭企業提升產品創新設計能力、營銷渠道掌控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發揮好各地重點產業基地示范引領作用,努力提高企業品牌的區域影響力、行業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