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浙江,地處長三角南翼,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一環,十余年來,始終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不斷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努力率先建成長江經濟帶水清地綠天藍的綠色生態區和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
5月14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浙江站正式啟動,來自全國各地媒體記者將在接下來一周的時間里,前往杭州、金華和溫州,用文字和鏡頭記錄長江經濟帶上獨具生態魅力的浙江風采。
“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網絡主題活動浙江站正式啟動
浙江在線5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仲瑤卿)“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這10個字已經成為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的首要規矩。其中,生態環境保護是重要一環。今天上午,“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浙江站在杭州正式啟動,浙江省環保廳副廳長盧春中現場介紹了浙江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方面的舉措和成就。
浙江省環保廳副廳長盧春中介紹浙江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建設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的舉措和成就
生態接力 繪美綠水青山
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生態與文明的關系時曾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鄙鷳B環境的重要性對浙江而言不言而喻,從“綠色浙江”到“生態浙江”,再到“美麗浙江”,十余年的生態戰略堅持換來了浙江在綠色發展方面的明顯成效。
多年來,浙江始終堅持把環境污染整治作為突破口,率先感受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壓力,打出“五水共治”系列組合拳,并創新推出“河長制”,形成強大的五級聯動體系。四年砥礪,碧水清波還復來,截至目前累計消除6500公里垃圾河、5100公里黑臭河,并于2017年年底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斷面,基本消除劣V類小微水體,國家首次“水十條”考核我省名列第一。
水清河道美 浙江在線拍友 姚峰 攝
良好的空氣質量是一方山水最重要的底色,關乎百姓訴求,關乎民生福祉,已經成為民眾最為關心的環保話題之一。記者從會議上獲悉,浙江已經連續三年在“大氣十條”考核中獲得優秀,藍天白云的天數明顯增多,PM2.5平均濃度明顯下降,設區城市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82.7%,較2013年上升14.3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39μg/m3,較2013年下降36.1%。
守護藍天白云,打造浙江最靚金名片 浙江在線拍友 里爾 攝
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持續提高,從2013年的57.6提高到2017年的78.54。綠水青山成為浙江最靚麗的金名片。
騰籠換鳥 重塑發展引擎
生態環境的改善為百姓帶來了幸福,而以綠色引領、治污倒逼、淘汰落后產能而推動轉型升級的浙江實踐正日趨豐富。
記者從會議上獲悉,近五年浙江共累計關停淘汰“低小散”企業3萬余家,整治提升1萬多家,養豬場生豬存欄從1320萬頭下降至450萬頭,為新興產業的發展騰出空間。
全省高耗能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從2013年的37.2%下降到2017年的32.6%。同時,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推動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和八大萬億產業。
據統計,2017年,浙江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三新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7.1%;全省旅游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超過11%,占GDP比重約7.5%。
爭當排頭兵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
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成員之一,浙江致力于率先建成長江經濟帶水清地綠天藍的綠色生態區和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已先后制定并發布了《浙江省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行動計劃》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浙江省實施方案》。
從空間管控、水、氣、土、生態保護與修復、環境風險管控等方面浙江對主動對接、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作出了全面規劃,計劃到2020年,長江經濟帶新增污染源得到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消減,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在現場會上,盧春中表示,接下來浙江將以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行動計劃為大平臺,以大花園建設為普遍形態,以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突破口,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以更高標準、更高水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提升環境質量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當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排頭兵。
共同參與 維護家園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