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條河道可以成就一處風景,一方水土可以潤澤一方民生。2013年,開化縣啟動“治水造景”。自“五水共治”以來,依托錢江源頭優質山水生態資源,開化舉全縣之力,以馬金溪為軸,傾力打造“百里金溪畫廊”,治理后的馬金溪清波蕩漾,景色美不勝收,為沿岸農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通過生態治水筑起綠色屏障,催生沿岸經濟發展,美麗的浙西縣城開化正全力奔跑在建設浙江“大花園”的生態大道上,探索出了一條又一條綠色經濟發展之路。
“天藍、水清、山綠、地凈”的開化(許磊 攝)
浙江在線2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孫璐)2017年年底,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正式公布,浙江名列全國第三。這是我國首次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工作,同時也是中國官方首次發布綠色發展指數。
從2002年,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建設“綠色浙江”目標開始,作為生態省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標志性工程,期間,連續開展了三輪“811”行動。我省在戰略理念上經歷了從污染防治到生態建設到“生態立省”的跨越,在目標定位上,實現了從“綠色浙江”到“生態省”再到“生態浙江”的遞進。
生態省建設戰略實施以來的這十幾年,不僅是浙江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最為關鍵的十幾年,也是浙江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最為顯著的十幾年。
“七山一水兩分田”,在人們不斷艷羨的目光中,浙江的綠水青山正逐步演化成為經濟的“聚寶盆”。
生態經濟和諧發展
書寫“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新篇章
兩岸青山環抱、溪水清澈見底……位于錢塘江源頭的開化,發展綠色生態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
著名作家謝魯渤曾數次走過開化,最終落筆寫下散文《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文章里提及的綠色說的就是開化的綠色生態之美。
百里金溪畫廊——馬金溪
細數之下,如此好山好水,開化人的確很有底氣:2017年全年出境水水質持續提升,開化出境水I、II類水占比99.2%,同比增3.7%;二期馬金溪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先后破解沉積十年之久的歷史遺留問題,同時馬金溪還被評為2017浙江“最美家鄉河”,成為全省生態河道建設的典范和樣板;2017年1—12月開化縣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為優的天數為200天,同比上一年增加了3.5%;第三批省級森林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和省級森林人家命名名單中,開化縣蘇莊鎮和馬金鎮石柱村、音坑鄉下淤村、何田鄉柴家村榜上有名。對于開化人來說,“生態”是一張貨真價實的金名片。
生態好,經濟發展同樣要緊抓。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并不是一開始就一帆風順的。1997年,開化提出“生態立縣”的設想。但在2000年,縣里還是引發了一場究竟是“保下游喝水”還是“保本地吃飯”的大討論。當年,開化就在全國率先正式確立并全面實施了“生態立縣”發展戰略。2003年,開化縣編制完成《浙江省開化生態縣建設總體規劃》,出臺《關于生態縣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并在全國率先論證通過。2008年,省級生態縣通過驗收。2009年,開化縣在堅持“生態立縣、特色興縣”戰略的基礎上,確定了“產業高新、小縣大城、生態發展”的思路,努力使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互促共贏。
借助政策扶持,既要護好一方綠水青山,又要持續發展經濟,如何權衡開發和保護、經濟與生態之間的關系?
生態發展主導經濟全面轉型
最嚴執法 助力打造浙江“大花園”
“我們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遍_化縣委宣傳部外宣辦主任程大鋒說道。
如何打破舊局,迎來新發展,在陣痛中,開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最嚴格保護”和“轉型發展”。
“這些年來,我們關停了一系列的污染型企業,其中就包括造紙、水泥、煤礦等支柱型產業,總共關停了400多家。”在程大鋒看來,關停企業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業門檻。10多年來,將近400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被拒之門外。
據了解,開化縣域內實行最嚴格的行業準入機制,做到任何對水體有污染的企業一律關停整治,否決投資項目400余個,關停整改企業680家,先后拆除網箱4.5萬平方米,所有水庫山塘實現潔水養殖,生豬飼養量削減到13余萬頭。在淘汰污染產業的同時,同步加大親水經濟的培育與扶持,僅在國家公園試點區域內規劃建設開化水庫,現已完成可研審查和實物調查,并啟動庫區保護與綜合利用規劃編制,引導綠色環保生態型產業積聚,沿途布局錢江源國家公園小鎮、星月湖小鎮兩大特色小鎮。通過治水轉型,試點區周邊已招引龍海康體養生、大源頭高山精品民宿等項目12個,建成國家A級景區18個,民宿農家樂特色村18個,創意農業點5個,特色漁村和清水魚綜合體13個,發展民宿農家樂床位突破1萬張。
打造生態河堤,為百姓提供休閑舒適生活(詹金女 攝)
“水的問題歸根結底都要到岸上。我們對農村污水管道治理都實行了全覆蓋。同時,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提出制定河長制地方標準。”程大鋒表示道。
為了進一步發揮河長在河道治理中的帶頭作用,從去年開始開化當地將每月19日確定為河長的“集體巡河日”,全縣各級河長集中開展河道巡查,推動河長一線問水、一線督水、一線治水。
開化縣水利局河道所所長陸永洪認為,河道治理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保護安全。那該如何進行保護呢?
“我們對省、市、縣、縣級以下的河道都進行了藍線劃定,也就是相當于國土部門提及的紅線。藍線的劃定是對河道進行保護,藍線范圍內禁止一切基礎設施之外的項目發展?!标懹篮檎f道。
而作為開化縣境內最大河流的馬金溪,多年來所流經區域滋養著沿線5個鄉鎮、126個村,近20萬人口。在開化的河道治理之戰中,馬金溪的整治無疑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自“五水共治”以來,開化縣依托錢江源頭優質山的水生態資源,以馬金溪流域生態化改造為切入點,打造以“馬金溪百里黃金水岸帶”為主軸,集漫游、休憩、親水為一體的“黃金長廊”,而今,沿線已建成20多個濱水公園、15個3A級景區村、1個4A級鄉鎮,形成了戲水游、特色民宿、動漫游、農事體驗游、花卉觀賞游等旅游新業態,盡顯“綠富美”。
數據顯示,2017年開化縣水利局共出動執法力量1200余人次,查處各類水政漁政案件38起,其中漁政案件23起,追究刑事責任26人,收繳地籠等違法網具6000余米,沒收釣具250余根;采砂案件8起,查封各類機械設備13臺;占用水域案件7起,強制拆除違建800平方、清理違倒渣土1300立方,整治砂場38家。
通過鐵腕治水,開化縣正全力打造一個水清岸綠、景色怡人、群眾富裕的國家公園。
“我們的景區是用5A級景區的理念進行建設的。2018年開化縣政府提出的10大民生工程,有6個關系到水的治理。”程大鋒告訴記者。
據悉,今年,開化水利將打好“源頭特色、生態本色、創新底色、產業綠色、富民金色”五張王牌,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對開化爭創詩畫浙江“大花園”的先行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開化,你可以“森”呼吸氧氣,沿著百里黃金水岸線,漫步綠道愜意而行、溪水潺潺而流、游人泛舟于溪面、一幅幅“水美城鎮、水秀鄉村、水韻庭院、水富百姓”的和諧畫卷正緩緩展開……
共同參與 維護家園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