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寫字板、一個紅臂章,丁橋二號港的“民間河長”張海清就這樣出門了。他幾乎在每天的早上6點和下午3點,都要出門一趟,到丁蘭街道的河道邊“巡邏”,雷打不動。
但事實上,張海清不會說話。因為喉癌,2014年5月他動了手術切除了喉部,金屬環從此就戴在了他脖子上。但即便如此,這位“無聲河長”仍持續發聲,開啟了護水的第十個年頭。
張海清的護水故事,得從2009年說起。那一年,因為拆遷,張海清從上城區的南星橋搬至江干區丁蘭街道美辰社區。當時社區附近的水環境比較惡劣,河水散發陣陣惡臭,河里長滿野草、水葫蘆,作為愛河人的他怎能袖手旁觀?
于是,當時已經57歲的他走遍了丁蘭區塊的13條河道,將發現的河道問題匯總、反映給杭州市環保局,并且得到了杭州市環保局的重視。2011年,他還被杭州市城管委市區河道監管中心聘為“城市河道義務監督員”。當上監督員的張海清,給自己定下了“一天兩巡”的規定,風雨無阻從不落下。
2014年是全省“五水共治”的開啟之年,同年4月28日,張海清正式成為丁橋二號港的民間河長。
意外的是,剛當上河長不久,張海清被確診喉癌,5月動手術切除了喉部。在術后很長一段時間,他脖子里戴著套管,沒辦法發聲。家里人和社工都勸他“還是在家休息吧,別跑出去了”,沒想到,他用一塊兒童寫字板做交流工具,照樣天天巡河。見他如此“固執”,家人也就作罷,不再反對他去巡河,而是用實際行動默默支持他。比如雨天出門巡河前,幫他準備好雨鞋、雨披……
從2014年至今,張海清的寫字板已經換了11塊,向有關部門反映了100多條關于河道治理方面的建議。目前,他聯系的河道(丁橋二號港)已由黑臭水體變成了水清、岸綠、景美、河暢的城市后花園了。
不僅如此,張海清還帶動了身邊的一批人愛河、護水。比如,有“酵素河長”之稱的同協河民間河長詹國榮,有“治水高參”之稱的民情觀察員宋忠赤,還有弘揚孝道文化和生態文明的丁蘭大姐護河隊。這些治水先進們,年齡大的已經70多了,年齡小的還不到8歲,但是他們有共同的信念,那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