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治水八載重現浹江風情,人水共生尋夢詩畫北侖。如果說2017浙江“最美家鄉河”的推選活動讓浙江人認識了北侖的母親河——小浹江,那么小浹江的美麗故事則為浙江的河道流域治理書寫了生態修復、生態惠民的“北侖經驗”。小浹江驚艷的背后是北侖人水利智慧的集中展現、是北侖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更是北侖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的最終歸宿。
再訪北侖,依水而行,探尋其“詩畫浙江,美好家園”的共享共建之路,記錄其依水而興、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這座靈動港城正用自身的實踐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浙江藍圖。
浙江在線北侖2月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秋杰)蘆江源頭、杜鵑似海,河頭村重現水鄉美景;春生曉夢、嫻慢小鎮,春曉街道全域旅游打造“海上客廳”;家鄉河畔、浹江風情,興岙村弘揚家風點亮村落文化……當全流域治理從河流主干向鄉間溪坑延伸,水生態文明帶來的養分也同時滋潤著北侖的美麗鄉村。
一村一景、一河一策,在北侖“清水繞百村”工程的推動下,興岙村、河頭村、昆亭村、慈岙村等一大批生態文化村和文明村涌現出來。探訪的第三站,記者走進鄉間,聽北侖“園丁”們講述留住鄉愁古韻,建設美麗鄉村大花園的動人故事。
河頭村:以花為媒 共筑共享北侖城市后花園
沿最美公路太河路向南,穿越獅子嶺隧道就到了河頭村。蘆江源頭、溪水潺潺;青山腳下,杜鵑飄香,河頭村是幸運的,常年的花木產業為其留下了良好的生態底蘊,九峰山、瑞巖風景區又為其提供了豐厚的旅游資源。
大紅燈籠高高掛,冬日河頭村年味十足。(記者 錢華良攝)
以花為媒,2005年起,這個美麗村莊的大花園建設開始了:景區污水納管工程、一體化供水工程、溪坑整治工程、核心區道路拓寬工程、居家養老中心、游客中心、分散式生態停車場、休閑綠道、旅游廁所……村民齊參與、人人是園丁,備受游客青睞的3A級景區村莊、遠近聞名的全國生態文化村、省級旅游特色村、省級美麗鄉村、省級衛生村、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省級興林富民示范村——河頭村就這樣誕生了。
“當年,我們村班子在河頭村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基礎上,擬了一份《向全村征集村莊建設金點子》的倡議書,點子征上來了,建設也就成功了一半。”河頭村黨支部書記石志德向記者分享經驗,村民這種“要我建”到“我要建”的意識轉變是河頭村成功的最大秘訣,此后越來越多的村民無償讓出自家堆柴的角落建公共花壇,越來越多的村民到要求改造污水管、墻面整治。
隨后,村班子制定了“百姓齊參與”的整治方案:全村墻體改造村民支付15%;公共花壇的花木種植養護實行村民承包制(自家來養自家賣);三格式化糞池改造和污水改造工程村民都支付一定的比例、建公園時,花木大戶還無償捐出自家的羅漢松、金桂、香樟……可以說,河頭村這座大花園的陣陣花香中,是每一位村民園丁的耕耘和付出。
柴橋街道河頭村:紫藤掩映 清水繞村(柴橋街道提供)
村民的腰包鼓了,但集體經濟卻還是一窮二白,村莊美了,但是經濟效益還不明顯,奔著“宜游”的目標,河頭村開始了第二階段的開發建設。“以‘森林北侖’的契機,我們建成了全長11公里的云雩山游步道,圍繞游步道開辟云雩山果園和森林農莊,使河頭村的荒山變為了集田園采摘、農業體驗、休閑綠吧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目的地。”石志德介紹說,除了生態農業開發,村里還打造了竹山公園(民俗文化陳列館)、櫻花道、大池塘公園;改建了號稱北侖最美的大溪坑和具有歷史韻味的孝謹堂,自此河頭村搖身一變成為了城市居民向往的后花園。
興岙村:古井清泉 鄉愁文化建設呼喚游子歸來
農居錯落有致,村道寬闊整潔,古井清澈、流水潺潺,這座小浹江畔的山腳小村充滿了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韻味。很難想象,這興岙村曾經是村支書王能良口中“連電費都交不起的落后村”。
整治前興岙村的村貌。
整治后的興岙村農居錯落有致、村道寬闊整潔、面貌煥然一新。
王能良,2002年起擔任小港街道興岙村黨支部書記,如今已是第十六個年頭,然而老支書一直沒有忘記他當上書記的第一天,他說:“當上書記的第一天 ,我繞著村莊走了一圈,走到老鷹山頂往下看,村莊三面環山一面瀕水,村域小、山路雜,出行不便,相對比較閉塞。”當時的興岙村集體經濟薄弱,是一個電費都交不上來的落后村。王能良告訴記者,從上任的第一天起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帶村民走上富裕、文明之路。
在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啟發指引下,一張興岙村的生態文明發展藍圖誕生了。從2007年開始,興岙村通過合理規劃,先后投入一千多萬元,完成了屋頂換瓦、墻體彈涂、污水管網建設、溪坑砌石、道路硬化、房前屋后綠化等基礎性工作,同時還興建了文化樂園、文化講堂、籃球場、健身廣場、慈孝廣場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場所。
在王能良帶著記者邊走邊介紹:“我們興岙村去年完成了村內28家企業的工業納管,可以說是北侖區最早完成工農業截污的村莊,就等著今年年底 ‘污水零直排’的驗收了。”
來到村中的古井旁,井水清澈如村莊之眼泛著靈動之氣,王能良說:“我們村一共有27口古井,歷史都非常悠久,過去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地下水受到污染,井水呈堿性還泛著油光,完全無法使用。2013年起,我們開展村莊水環境整治,27口古井全部兜底整治,死水全部盤活,現在這井水比礦泉水還好!”
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也在潛移默化地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如今家家戶戶認領家規家訓掛在門口,村中還組建了舞蹈隊、腰鼓隊、龍舟隊等各類社團組織,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全國文明村、全國首批綠色村莊、浙江省衛生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寧波市全面小康村、寧波市森林村莊……一項項榮譽接踵而至,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回鄉,開啟美麗鄉村振興之路,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
春曉街道:智慧旅游 打造深藍時代的“海上客廳”
作為北侖首個市級鄉村全域旅游示范區,從過去“有資源、沒產品”的普通街道到現在產品體系完善、智慧旅游的休閑度假熱土,春曉街道找到了一條適合自身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春曉民宿“宿說·等花開”的女主人虞芳芳在不久前剛獲評“寧波最美民宿女主人”。在她的民宿中,刪去了繁華匆忙的都市氣息,有的只是一盞茶、一扇窗、一縷清香,青竹翠林、擁云觀海,迎朝露而待客至,挽日夕而約客回,脫塵出世一般的生態慢生活。
隨著民宿產業的發展,春曉誕生了一大批像“宿說·等花開”這樣的特色民宿,吹海風、觀海景、游山村、趕廟會、住農家、品土菜,若要體驗民俗生態,游客還可以去民豐村、三山村雙獅社采茶、挖筍、種菜、包粽子、做青團,真正體驗一次農家樂趣。
春曉民宿:青山田園 白墻黛瓦 真正的農家體驗
據統計,春曉街道轄內已有省級旅游特色村3個,省級農家樂示范點1個,市級農家樂示范點3個,2017年游客接待人數超過100萬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超1億元。街道現已發展民居民宿68家,床位580張,農家樂近50家,農家樂和農莊餐位數1500多個,占比分別達60%和70%。
與此同時,春曉的旅游從“線下”向“線上”發展,春曉鄉村旅游業協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借力“互聯網+”,協會牽頭搭建了一個微信平臺,游客不僅可以通過該平臺訂房、訂餐,還能線上訂購三山玉葉、民豐竹筍、雙獅土豆、干岙泥螺等春曉特色農產品,很快其逐漸成長為一個集特色旅游線路開發平臺和春曉旅游品牌加盟為一體的智慧旅游平臺。
在智慧旅游的驅動下,春曉街道作為寧波市重點旅游鄉鎮中唯一一個都市旅游和鄉村旅游相融合的全域旅游區,正向著打造深藍時代“海上客廳”的目標不斷前行。
共同參與 維護家園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