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樓市驚現一份搖號關系戶名單,讓許多網友驚呆了。這份名單上,不僅包括了客戶姓名、電話、身份證號碼和置業顧問姓名,而且還多了個“關系明細”欄,注明了“關系戶”的部門、職務及其與購房者的關系,其中涉及西安市以及樓盤所在的長安區多個部門官員。
一開始,該樓盤銷售公司還發聲明稱這份名單“與事實嚴重不符”,但根據央視新聞的最新報道,長安區紀委表示,的確有公職人員向開發商打了招呼,介紹關系戶購房,但是具體涉及了多少人,他們通過什么形式完成了交易,還有待進一步調查。換言之,這份名單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這事情如果放在過去,估計大家也就一笑了之,因為這其實是業內公開的秘密。以前開發商自主銷售,賣給誰,打什么折扣,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說了算。但放在今天,尤其是在西安等地出現這種情形,不免讓人大跌眼鏡。因為從去年開始,南京、西安、成都等地陸續實施了新售商品住宅公證搖號辦法,也就是由公證機構全程參與并錄像。在公證處的眼皮底下,還發生這么大面積漏洞,這對購房搖號公證制度無疑是一種諷刺。
不過,目前當地有關部門尚未證實,問題一定就是出在搖號環節。那么,不排除還有其他可能性。比如通過內定房源給關系戶開了小灶,也就是說,這部分關系戶不是通過公證搖號流程拿的房源。又比如說,銷售公司采取了修改搖號軟件程序等辦法,躲過了公證程序的監督。公證機構只是對搖號過程進行公證,至于搖號軟件有沒有作弊,恐怕并不在其“業務范圍”,而這也就給銷售公司留出了足夠大的運作空間。
無論是內定房源還是搖號作弊,這都需要有關部門徹底調查清楚,否則這不僅對當地購房者不公,也將嚴重影響公眾對搖號公證制度的信心。新售住宅采取搖號公證的辦法,起因就在于購房者對開發商自主搖號的不信任,同時也在于原先的新售住宅銷售方式未能體現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初衷。但現在發生西安的搖號風波,不啻給購房者潑了一盆冷水。這表明,即便是采取公證搖號的辦法,仍然可能存在漏洞和弊端,導致制度目標落空。必須及時堵住漏洞,體現公開公正。
樓市調控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當是站在公眾的角度,控制房價過快上漲,滿足更多剛需人群的住房需求。要真正實現“房住不炒”,自然也不能光是指望從限價、限購、搖號等壓抑需求的措施入手,還要從供給端著手,擴大住房的市場供給,租售并舉,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眼下,由于樓市調控,一些地方新建住宅與周邊二手房價格對比,已經出現價格洼地,于是出現了“買到就是賺到”的消費心理。當搖到一套房,明擺著與二手房存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價差,這無疑將加劇人們的投機欲望,也就會驅使部分人采取不正當手段去獲得資源。不得不說,這與樓市調控的初衷已有所背離,而要杜絕類似問題,也有必要檢討現行調控政策的偏差。
共同參與 維護家園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