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0畝試驗田,每天能捕近500斤鯽魚。”這段時間,在溫嶺市箬橫鎮西浦村的喜樂家庭農場,農場負責人郭金芽與丈夫陳志兵每天都會在田間收捕鯽魚,忙碌個不停。
在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春風下,郭金芽率先在當地嘗試“農業+水產”雙套農技推廣改革機制。眼下,農場里共養的魚蝦供不應求,售價十多元一斤的魚田、蝦田大米,也被訂購一空。
生態種養新“稻”路
今年4月份,箬橫喜樂家庭農場購置了4000斤中科三號鯽魚魚苗,投養在其中的70畝稻田里。“最初預計每畝稻田可收獲上市鯽魚180-200斤,現在看今年的收成不止這么多。”郭金芽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我們的鯽魚肥美嫩實,經常供不應求。”郭金芽說,即便批發價高達20多元每斤,他家的鯽魚每天早上一撈上來就被周邊菜市場的水產批發商搶購一空。
鯽魚肉質細嫩、水稻高質高產,這一切都得益于喜樂家庭農場今年開始嘗試的生態友好型“稻漁共生共養”試驗田。
“魚蝦能捕食掉落在水里的昆蟲,水稻是百分百不打農藥的,魚蝦糞便還能肥田,這是純生態種養模式。”陳志兵說,采用稻魚共養、稻蝦共養等模式,既生態又能提升稻田的經濟效益。
陳志兵介紹,除了鯽魚,農場此前還采用了多種共養模式。“從2013年開始投放泥鰍,到后來的小龍蝦、大閘蟹,再到現在的鯽魚,我們根據市場的反饋以及種養情況及時調整。”
走進喜樂家庭農場,陳志兵夫婦儼然把試驗田變身一塊塊小花園——內嵌方方正正的種植田,外圍一條具有水產養殖特效的“護城河”,兼設一排排能夠干擾飛蟲飛行、吸附飛蟲的花卉帶、音樂長廊。遠遠望去,試驗田簡直成了一塊宜業宜游、盛產豐收的鄉村文旅“聚寶盆”。
如今,農場創立的“禾漢子”品牌稻米,連續多年被評為“浙江好稻米優質獎產品”“臺州好稻米金獎”,農場還獲得“浙江省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榮譽稱號,并被列為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
共同富裕好“豐”景
喜樂家庭農場的成功案例,帶動了周邊農戶一起嘗試生態水稻種植。
“金芽,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11月9日一大早,箬橫鎮車路村的江桔方就給“場外指導”郭金芽發送圖片求助。
不一會,郭金芽就回復了詳細的技術指導。江桔方一邊看一邊記下要點,“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收成,只要有問題我都會問問專家,他們也會不厭其煩地解答。”
江桔方自2008年開始種水稻,并創有自有品牌,但知名度一直不高。“以前種水稻,只能賣2.5元一斤,現在有機稻能賣4元錢一斤。多虧他們夫婦的幫忙,第一年種生態稻就賺了。”
除了本地村民,新疆兵團、四川茂縣的人也會過來找郭金芽咨詢。“四川茂縣是溫嶺的對口支援地區,去年他們來農場考察了6次,回去后有不懂的地方還會打電話咨詢我們。”郭金芽說。
喜樂家庭農場的綜合種養模式之所以穩定,是建立在多年的經驗積累上。“最開始我們也摸不著頭腦,后來在農技、漁技專家的指導下,才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種植方式。”郭金芽說,“所以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也會傾盡我們所能。”
近年來,溫嶺市全面推廣稻漁綜合種養,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當地出臺政策,對應用稻魚、稻蟹、稻鱉等新型農田綜合種養模式的,連片規模50畝、100畝以上的分別給予3萬元、5萬元補助。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