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7日訊(通訊員 夏穎蘭)近年來,杭州市城管局按照“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文化融入、管護高效、人水和諧 ”美麗河湖建設總體要求,堅持以“生態、自然、品質、親水、和諧”為目標,全面探索實踐和總結提煉城市河道治理經驗,落實省民生實事項目,建設了一批高質量的美麗河道,打造市民群眾家門口的綠水青山。
2021年,杭州市城管局加快推進美麗河湖向幸福河轉變提升,從群眾實際需求出發,堅持落實“四問四權”,重視創建過程美麗,出臺了《杭州市美麗河道“一河(片區水系)一方案”編制要求》,打造了一批市民點贊,專家好評,彰顯特色的美麗河湖。2021年創建省級美麗河湖共6條(片)涉及城市河道共33條80公里,完成市級美麗河道創建,成功創建了57條120公里。2018至2021年累計創建市級美麗河道167條、393公里,其中省級美麗河湖88條、206公里,美麗河道水質全部達到Ⅳ類,河道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白鷺棲息、魚翔淺底”景象日益增多。
市民有了更多“獲得感”
杭州市城管局在美麗河道創建中實施了河道微交通改造,累計打通綠道斷點54處,實施橋下棧道29座,增設跨河橋梁下橋口126處,連通地鐵出路口2處,貫通綠道168公里;結合亞運空間打造,利用沿河現有硬質場地和草坪空間,因地制宜布置運動、休閑、體驗等多種類型的活動場地,還有適合孩子玩耍的濕地觀鳥、植物科普等體驗類活動和休閑娛樂的草坪花園,開放城市垂釣河道68條,設置釣位1000余個,同時開辟了水上運動基地,提升河道的幸福指數。
河道水質新提升
杭州市城管局持續推進并加強城市河道水生態保護,河道水質持續改善,Ⅳ類水的比例由2013年底的27.74%提升至2020年底的77.79%。至今在城市河道設置11個生態監測斷面,獲取不同監測點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及魚類等水生生物狀況信息。多個監測點位結果顯示,螺蚌等本地底棲動物資源分布較為廣泛,魚類等較高等水生動物豐富度逐步提高,城市河道的生態環境質量已在不斷提升。
生態清淤新技術
完善輪疏機制,進一步明確城市河道生態清淤實施相關要求,開展河床常態化動態監測。推廣生態清淤,破解傳統清淤面臨的擋墻安全隱患、影響配水、水質渾濁、淤泥出路難等問題,推進淤泥資源化利用。上城、拱墅、西湖、濱江區已實施生態清淤,淤泥干化減量,并利用淤泥種植花海,“變廢為寶”。
生態效益新體現
2021年的河道健康評估報告顯示,未來科技城核心城市片區河道健康狀態為“非常健康”,上塘河片區河道健康狀態為“健康”,北塘河以北片區河道健康狀態為“健康”。河道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白鷺棲息、魚翔淺底”景象日益增多。
河道文化新展示
上城區上塘河片區以“千年古水·桃源春醉”為特色,充分結合皋亭山“4A”級景區開發,將千桃園妝點得景色優美,吸引了眾多的游人,也帶動了周邊農家樂的興盛,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拱墅區“水舞千年 蝶變拱墅”上塘古運河景區重磅打造《如夢上塘》沉浸式夜游項目,集游船、戲劇戲曲、歌舞詩樂表演、科技化燈光秀場于一體,展現上塘河“七運十三景”,2021年國慶期間迎來游客3000多人游船。余杭區未來科技城核心城市片區河道,以濱水綠道、智慧跑道、親水棧道等建設為主,打造人居與樂業之間延續的濱水綠色紐帶。
共建共享新平臺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河道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河道休閑體驗的幸福感,搭建更優的河道共建共享平臺,今年推出了幸福河道休閑指數。主要從水安全、水景觀、水設施、碧水指數等4個維度,評價城市河道公共休閑適宜性,展示河道安不安全、好不好看、好不好玩的窗口。市民可以從幸福河道休閑指數小程序便捷地獲取河道信息、并參與愛河護河活動。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