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施力維 顧雨婷 縣委報道組 張文燕 宋依依)剛剛揭牌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又喜事臨門。
11月2日,示范區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上海市青浦區舉行,青浦、吳江、嘉善三地一舉簽下16個重點項目,并為12個項目平臺揭牌,項目的關鍵詞是“高水平”“高能級”“融合型”“生態型”。
這是一次雙向的選擇。對示范區來說,是緊緊圍繞“生態綠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抉擇;而對各市場主體而言,選擇示范區,就意味著更高的標桿和目標。
這也是示范區掛牌后第一批簽約的項目,對今后更多企業的簽約和入駐具有“示范”和“風向標”的意義。他們的到來,透露著什么信息?
培育新產業集群
此次產業項目簽約,示范區有別樣的安排。簽約現場不像常規作法,將上臺企業按照一、二、三產業或所在的地域板塊,簡單劃分,次第簽約,而是分成了四大板塊:高能級總部經濟項目、高水平服務經濟項目、融合型數字經濟項目、生態型湖區經濟項目。
這四大板塊,正是示范區想要彰顯的、在產業抉擇上的一種標準。雖然所屬領域各不相同,但有一些特質是相同的:創新、綠色,瞄準高質量發展。這些特質,進一步促進示范區現有的產業轉型升級,并催生出新的產業集群。
作為高能級總部經濟項目的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將鐵塔智聯公司落戶青浦,主要聚焦生態環保、應急、安全、交通等領域,開展數據信息服務等。總部入駐,一批上下游企業,也隨之而來。
“選擇落戶嘉善,就是看中了這里產業集群優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博升光電相關負責人沈寶言告訴記者,企業主營光傳感器,為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提供核心元器件,經過廣泛的市場調研后,企業決定從深圳來到嘉善中新產業園。
示范區內,吳江制造業基礎雄厚,嘉善城鄉發展協調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青浦依托大上海在科研、金融等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為示范區培育新產業集群、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條件。
“有必要認識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是一樣化發展,而是多樣化和專業化的協同發展。”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說,關鍵是在發揮政府引領作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打破要素資源空間優化配置的地域行政壁壘,加快內外開放的步伐,吸引優質企業在長三角集聚。
在簽約現場,記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種信號——城市和企業是一個互動發展的共同體,有什么樣的企業,就塑造了怎樣的城市。據了解,示范區將圍繞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具有戰略性、標志性、引領性的未來產業功能平臺。
這樣的“高能級”創新磁場,也寄托著青浦、吳江、嘉善的雄心:不僅為高質量發展找到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并率先代表長三角城市群參與世界城市群的競爭與合作。
打造世界級湖區
在簽約的項目板塊中,生態型湖區經濟的概念十分引人矚目。示范區23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占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這對示范區來說,既是優勢也是限制。在過去的區域發展中,大保護有先例,大開發也很成功,但是又要開發,又要保護,這是一次新的探索。借鑒國內外經驗,這里將打造世界級的湖區。
在生態型湖區經濟項目中,既有在嘉善埋頭鄉土做有機農業的企業,也有在青浦專注智造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他們指向的核心很明確——“生態綠色”。
“第一次來到青浦,我們就被這里的自然風光吸引,在這里工作是一種享受。”團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相比大面積的廠房土地,良好的環境、優美的自然風光,研發團隊更加喜歡。
生態環境的高顏值,引來產業發展的高能級。在淀山湖畔,華為投資100億元,建設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研發基地。這里保留原始的滬郊鄉村綠色生態,既有臨近國際大都市的便捷交通網絡,又有得天獨厚的臨湖風光。基地將開展終端芯片和物聯網領域的研發,預計導入3萬名科技研發人才。
示范區圍繞水系布局產業做足了文章。在青浦,大大小小多片湖、港、蕩、漾的湖面如珍珠一般,被稱為藍色珠鏈。青浦為此專門組織開展“藍色珠鏈”產業和功能定位課題研究,在沿線布局以“金融+研發”為核心、“文旅健康”為配套的產業格局,打造長三角一體化金融服務高地,將“藍色珠鏈”塑造成長三角金融資源與科創要素鏈接先導區。目前,青浦在西岑地區初步選擇了一批存量建筑,可用于金融小鎮一期建設。
在吳江,傳統光纜生產企業污染較大,通過技術升級,企業研發出低污染的“綠色光棒”。傳統工藝使用的是高腐蝕性化學材料四氯化硅,生產過程將帶來較大的危廢處理壓力,且處理設施光投資就需要數千萬元;如今以無氯有機硅進行生產,在提高性能的前提下,不會排放含氯廢水、污泥等污染物。
在嘉善西塘,近千年歷史的祥符塘水域經過整治,引入了文創中心、科研中心,把生態環境轉化為宜居環境,共建以水為脈、林田共生、城綠相依的美麗示范區。目前,已經有多個研發團隊入駐。
未來的湖區,不僅能吸引世界級的公司,還要培育出世界級的公司。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