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高家堂村 通訊員 錢麗萍 攝
安吉余村通訊員 唐錫成 攝
湖州南太湖美麗風光 通訊員 陳鮮忠 攝
“這些年湖州加快推動綠色發展,收獲了‘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麗經驗’……”近日,浙江省政府新聞辦在杭州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湖州專場新聞發布會,湖州市委書記馬曉暉用三個“美麗收獲”回答了記者關于“綠色發展成效”的提問。
莫干山下“裸心谷”一張床位年稅收就達12萬元,湖州去年實現旅游收入1379億元……發布會上分享的這些數據,彰顯了湖州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如何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綠、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美麗生態孕育“美麗經濟”
馬曉暉表示,在湖州發展的歷程中,2005年到2019年的14年,是一個破繭成蝶、展翅高飛的重要階段。
2005年,“兩山”理念在湖州安吉余村誕生,為處于轉型陣痛期的余村,指明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不光余村,放眼整個湖州,14年來,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湖州堅持美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三美同步”,先后成為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繪就一幅山清水秀的“風景畫”。
近年來,湖州扎實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美麗生態孕育出“美麗經濟”。湖州先后引入太湖龍之夢、吉利汽車等一大批“大好高”項目,培育了德清“洋家樂”、長興“上海村”、安吉“親子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去年,湖州旅游收入達到1379億元。
如今,湖州5個區縣都是國家生態區縣,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5平方米、居全省第1位,入太湖水質連續10年保持在Ⅲ類以上,美麗鄉村建成率達到94.6%。在實踐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已是湖州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接下去,湖州將加快打造生態樣板城市,成為新時代美麗中國的樣本、綠色發展的標桿,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創造了更多湖州經驗、湖州樣板和湖州模式。
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近年來,長三角一體化不斷“升溫”,區域融合動作頻頻。去年12月底,湖州市出臺《加快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劍指更高水平、更深層次融入大上海、聯動長三角、實現大趕超,推動高質量發展。
此次發布會,湖州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有哪些新期待?
在平臺互接和產業互補上,湖州將依托南太湖新區和11個萬畝大平臺,加強與長三角城市平臺園區的合作,并充分發揮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地理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優勢,積極參與長三角高端產業鏈的構建。
在空間互聯上,當前,湖州重點加快啟動建設滬蘇湖高鐵和湖州至杭州西站的高鐵,積極與杭州、嘉興以及蘇錫常等地共同謀劃城際軌道建設,努力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綜合樞紐、大上海都市圈的西翼門戶,力爭與長三角主要城市形成“1小時交通圈”。
今年3月,湖州在上海虹橋商務區設立“湖州全球招商中心”。這已成為湖州駐滬精準招商的“橋頭堡”,基本實現了對上海各區(縣)的全覆蓋,推進了長三角高端資源向湖州的集聚延伸。
湖州還積極謀劃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協同區并高起點建設南太湖新區,主動參與G60科創走廊共建共享,主動加強與滬杭寧、蘇錫常協作協同,推動更多長三角創新資源集聚、創新成果轉化、創新項目落地,成為引領全國綠色發展的高地和標桿,展現了湖州的創新活力。
與杭州“同城生活”惠民生
作為杭州都市圈成員之一,湖州如何更好地與杭州打造“同城生活”,提升市民幸福感?
7月22日,杭州市黨政代表團赴湖州學習考察,兩地簽訂了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背景下共建都市區合作框架協議,以及公共服務、綜合交通、文化旅游一體化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等合作協議。
在交通領域,加快湖州至杭州西至杭黃鐵路連接線工程建設;推進杭德城際鐵路建設,做好與杭州軌道交通網的銜接融合;加快杭州繞城高速西復線項目建設。同時,探索軌道交通、常規公交、公共自行車等公共交通一體化,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的運輸服務網。
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化教育、醫療、體育、醫保等一體化合作。比如,杭湖兩地共搭杭湖職業教育一體化平臺,支持合作辦學;鼓勵杭州知名專家到湖州醫院坐診,支持合作辦醫;加強兩地體育資源共享、重大賽事合作等;加強杭湖醫保合作,推進實施異地就醫結算。
在文化旅游領域,充分整合杭州和湖州的優質文化旅游資源,合力打造運河古鎮游、考古遺址游、紅色經典游、生態鄉村游等特色文化旅游線路。
在政務服務領域,將推動杭州都市區企業和個人服務事項實現一網受理、區域通辦,并在都市區各區縣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一網通辦”線下專窗。
湖州還將積極推動跨區域、跨流域的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的聯合共建,當好長三角生態聯保共治的先鋒。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