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浙南山區小縣景寧:生態作跳板 跳到上海灘

發布時間:2019-09-18 09:37:49 來源:浙江在線 記者 丁施昊 通訊員 吳衛萍 葉雯繽


2.jpg

景寧縣城。 拍友 林鳳海 攝

  浙江在線9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丁施昊 通訊員 吳衛萍 葉雯繽)一個地處浩瀚太平洋之西海岸,一個境內有近800座千米高山;一個是受海風吹拂的國際化大都市,一個是山高路遠的畬族自治縣。

  上海與景寧,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地域,今年以來互動頻繁,大上海的風吹進了千里之外的山區縣。

  2018年11月,黨中央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浙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不少偏遠地區覺得力不從心,無處發力,但位于長江經濟帶神經末梢的浙南山區縣景寧卻主動作為,問海借力,搭上一體化這趟快車。

  今年3月18日,景寧縣與上海靜安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基礎設施合作開發、農業農村發展振興等十方面的合作,并建立了兩地領導定期互訪、區域合作聯席會議等制度。從此,山海攜手,差異互補,共促發展。

  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后發地區的積極爭取,山區小縣的主動突破。事實證明,只要用心用力,便能在長三角一體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景寧“勇闖上海灘”的故事,不失為一個拋磚引玉的示范。

  相隔千里 山區小縣主動接滬

  “簡直就是一場頭腦風暴。”9月初,鄭坑鄉黨委書記雷潔暢在一份到上海培訓后的“心得體會”中這樣寫道。這位80后山鄉干部沒想到,自己會跟大上海這么近。為期一周的學習班,帶給她的不僅是視野的拓寬,更是理念的更新,還有對“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深刻認識。

  鄉鎮干部鮮有到大城市學習的機會,此次成行,源于景寧縣與上海靜安區“走親戚”般的緊密合作。

  靜安區是上海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前沿陣地。景寧則是典型的山區和民族地區,兩地差異明顯。從景寧出發,車行近1000里路才能抵達上海。多少年來,景寧因區位條件不佳,發展相對滯后,但保留了極為可貴的畬族傳統文化和純凈的生態環境。

  近年來,溫嶺、上虞、海鹽、寧海等縣市與景寧開展“山海協作”,為畬鄉發展注入活力。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歷史機遇擺在面前時,景寧抑制不住內心激動,下決心搶抓機遇。但景寧不像嘉興、湖州等有地緣優勢,不像杭州、寧波等有經濟優勢,如何發力,一直在苦苦尋覓。

  機會總是為有心人準備的。2018年,景寧一茶企老板將景寧惠明茶贈予上海靜安寺,讓靜安寺對景寧惠明茶有了關注。靜安寺還通過舉辦惠明茶會、惠明茶歌創作大賽等幫助惠明茶提升知名度。

  一次活動中,景寧縣委主要負責人偶遇上海靜安區委書記陸曉棟,主動介紹了景寧的情況,表達了牽手的愿望。憑著一面之交,景寧干部大膽到靜安區“敲門”。“上海有什么、景寧缺什么”“景寧有什么、上海缺什么”,帶著這兩個問題和生態、民族兩張金名片,景寧主要黨政領導多次帶隊前往上海,全面對接上海靜安區先進產業、信息、智力等資源。

  “靜景同音,安寧同義。我們還打起了‘感情牌’。”景寧縣委主要負責人說,門開了一條縫,要努力往里面擠,兩地終于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陸曉棟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景寧的誠意與勇氣打動了靜安。

  確實,放眼長三角及我國中西部地區,希望牽手大上海的地方不勝枚舉。但靜安最終選擇景寧,就是看中了畬鄉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勁頭和決心。

  如今,兩地的互訪已成常態。5月31日,景寧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隊走訪靜安區,雙方就兩地全面合作推進事宜進行了交流。7月中旬,靜安區委書記陸曉棟帶隊回訪景寧,進一步推進兩地合作協議的落實。8月22日,景寧53位正科級干部首次集體前往上海,接受能力素養提升培訓……

  景寧參與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茶文化旅游節。

  互利合作 重磅項目落戶畬鄉

  協議簽下來了,如果不積極主動落實,也有可能僅停留在紙面上。對此,景寧有清醒的認識。

  景寧及時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專題聯席會議機制,相關縣領導先后10余次帶隊到上海開展對接和企業招引,兩地組織部等30余家對口單位開展對接交流;同時,促成上海大批企業界團隊赴景寧考察,形成了交流交往交融的濃厚氛圍。

  9月初,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茶文化旅游節在靜安區舉辦,景寧受邀參加。在東方衛視的鏡頭前,景寧縣委主要負責人當起惠明茶的代言人,推介景寧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畬族文化,引發各方關注。

  很快,惠明茶旗艦店在上海開出來了,就開在靜安寺旁邊的街面上。“我們剛拿下1500萬元訂單。”不到1個月時間,茶企老板劉園英就簽下了大單。“酒香也怕巷子深,惠明茶需要有上海的窗口作為推介的前沿陣地。”她感慨,景寧融入長三角極大地拓寬了惠明茶的銷售渠道,“我們在上海銷售茶葉,一下子放大了市場,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茶文化。”事實也正是如此,借助大上海的窗口,1000份惠明茶即將發往美國紐約。

  以惠明茶為代表的“景寧600”生態農產品要搶灘上海灘,如何建立通暢、成本合理的產銷渠道?哪些農產品會在上海適銷對路?這些,都是景寧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柳先敏在思考的問題。他發現,上海人喜歡喝綠茶,但覺得惠明茶的香氣偏淡。“要針對市場及時做出調整。”他說,景寧馬上推薦茶農對輸滬綠茶的加工技術做適當調整,讓惠明茶既保留景寧傳統特色,又能適應上海人的口味。

  人努力,天助之。景寧與上海共同打造、總投資11億元的惠明禪茶文化產業園項目將落戶景寧敕木山,該項目以禪茶養生為主題,主打禪茶文化、畬族茶文化。眼下,通往產業園的山路正在拓寬,基礎設施正在建設,項目預計于2023年10月底前竣工。

  更多項目正在醞釀之中。在上海設計師葛榮偉眼里,景寧是安靜的世外桃源,更是獨一無二的畬族文化體驗區。到畬鄉考察三次后,他的身份從設計師轉換為投資人。借助整合上海投資設計等方面的資源,他決定在景寧的老余山村做個大項目。這是一個宜居宜游宜養的民俗體驗區,讓游客能深入體驗畬族的生活方式。葛榮偉提煉了畬族文化基因中的鳳凰元素,給這個項目取名為“百鳥朝鳳”文化旅游度假區,寓意“詩意棲居”,預計將投入10億元。

  景寧鄭坑鄉高山水稻收割(資料圖)。 拍友 林鳳海 攝

  互訪交流 山鄉干群觀念革新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給景寧的不僅僅是資金、人才、項目,更重要的是思想觀念的革新、發展信心的提振。

  早晨7時零5分,葉巍巍擠上了上海地鐵1號線。將至不惑之年的這位景寧干部沒想到,自己會從景寧縣城10分鐘交通圈的安穩狀態沖入大上海,跟著小年輕們擠地鐵。1個多月前,他帶著3名干部在上海成立“景寧駐滬聯絡處”,開啟在魔都的辦公生涯。他們的使命,是把景寧深度對接大上海的戰略落細落實,讓景寧和上海的合作更為順暢和深入。

  “上海人不是精明,而是精細,做事認真嚴謹。”深入接觸后,葉巍巍為“精明的上海人”點贊。在上海辦公,他的節奏也更快了,工作時間精確到每分鐘,“時間非常寶貴”。

  “上海人對時間的利用十分周密。”英川鎮黨委書記盧建民坦言受到不少“沖擊”。有一次,他和景寧幾位干部到靜安區辦事,提前35分鐘到達。靜安區干部直率地提出,“早到”打亂了他們的時間安排。

  新思想、新觀念接踵而來。到靜安扶貧中心考察后,柳先敏感到眼前一亮:“我們可以借鑒靜安,開設集合農業資源要素的服務平臺。”眼下,他正結合“最多跑一次”著手準備這一平臺的建設。

  在縣文廣旅體局局長藍利明看來,景寧與上海的合作,就像是傳統與時尚的結合。“為什么景寧的好風景、好產品一直‘賣’不出去?因為缺少新理念和大平臺。”他認為,對接上海能解決這一問題,景寧要利用上海的平臺、理念,做好傳統文化的時尚演繹,讓游客們感受到“古老風情的奇妙體驗”。

  海風就這樣吹進了連綿的深山,景寧人發展的底氣和自信陡然增加。“我們有一流生態環境,有發展全域旅游、生態農業的天然優勢。”在考察崇明島生態示范區時,縣發改局局長王慶覺得景寧可以借助上海實現生態價值的轉化。

  對接上海,給景寧人的啟發是多方面的。“崇明現代綠色農業和生態產業發展的理念,給我們在探索鄉村振興模式上提供有益啟發。”對大地鄉黨委書記劉鶯而言,她從崇明島的發展歷程中看到了景寧鄉村發展的影子和路徑。雁溪鄉黨委書記葉康也在積極謀劃該鄉景寧600農產品基地的發展,探索黃精與銀杏的有機結合,推出特色養生小吃……

  大上海吹來的風,景寧不少百姓也有切身感受。9月,鶴溪街道張村村正在進行拆遷后宅基地的分配。“現在大家都爭著要街面的房子!”張村村委主任包文付說,雖然街面比后排房子少一層,價格也貴,但意外搶手。

  原來,惠明禪茶文化產業園位于敕木山上的惠明寺自然村,而張村村就在縣城前往惠明寺的必經之路上。村民們不僅喜歡街面房,還表示一定會根據設計要求建房,爭取營造良好的村莊環境。“上海人要來了,街面房以后可以開民宿、農家樂和茶館!”村民心中早有打算。

  為抓住景寧融入長三角的機遇,景寧的奇爾茶業有限公司在今年8月底推出“小杯茶”,一杯一泡,用新穎的獨立包裝和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吸引年輕人飲茶,希望能打動上海等大城市的年輕人群。

  麗水一山綠色實業有限公司正在開發以黃精為原料的即食零食,并用輕量簡裝的方式銷售,目標群體便是上海高樓里的辦公室青年。他們有信心把今年的銷售額做到9000萬元,帶動千余戶農戶增收。

  景寧人民的母親河——鶴溪,靜靜地穿城而過。對大海來說,她只不過是甌江上的一條小溪。但是今天,她擁抱大海的決心如此熱烈。海風越過高山,吹進山谷,帶來了新氣象,令畬鄉百姓怦然心動。

標簽:上海;靜安區;長三角;畬族;大上海責任編輯:潘潔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