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垃圾?”這已成為當下的流行語。
7月1日,上海正式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措施。在同一天,距離上海三百多公里外的浙江臺州,一個名為“臺州市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的機構成立,這在全國還是首個。
“我們簡稱它為‘拉風’學院”,首任院長朱立國笑著說,“現在,垃圾分類是一件時尚的事”。朱立國的另一個身份是臺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辦主任。
和上海的嚴罰措施相比,這個學院試圖通過教育培訓等,在政府和社會之間架起橋梁,處理垃圾分類難題。
不過,也有人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要辦這個學院?是不是“蹭熱點”?它能做什么?會有實際效果嗎?
垃圾學院的創意來自德國
“水彩筆是什么垃圾?”邱勇的微信不時響起,不少人來向他請教“垃圾”的問題。邱勇學的是房地產專業,但他挺喜歡現在關于垃圾的工作,覺得很有意義。
在臺州市垃圾分類辦,他是協調處處長,也是剛成立的“拉風學院”首倡者和講師。
他說,是一次德國考察讓他產生了這個創意。
去年11月,浙江省建設廳組織人員去德國考察垃圾分類,邱勇是其中之一。二十多天的考察,從政府部門到城郊居民,邱勇感受深刻。他說,德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做垃圾分類,民眾早已養成習慣?!氨热缢麄兎挪A康睦熬陀袃蓚€。”
“他們每年要繳納垃圾清運費,人均每月3-5歐元,就像我們的水電費。工人定期來清運,如果沒有分類好,就不會收走。幾次這樣,你的垃圾桶就會被換成黑色的,社區也不會歡迎。如果你亂倒,就會受到更大的處罰。”
在德國的高校,還設有專門的垃圾分類專業?!拔覀儑鴥冗€沒看到有這樣的專業,即使有了,會有人讀嗎?”
讓邱勇印象最深的還是德國垃圾分類的運行機制,那邊不是政府大包大攬,讓民眾被動接受,而是在政府和民眾之間有一個中間體——大量的公益組織,所謂黃金三角模式。
這個8000萬人的國家,從事公益的有200萬人,相當于每400人有1個,90%是義務兼職。這些公益組織中,很多是環境保護類的,比如垃圾分類。
考察回來,邱勇就開始醞釀在臺州搞一個學院,以類似第三方的形式,來做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培訓,讓更多的人能夠主動參與垃圾分類。“這樣的機構全國還沒有。”他這樣說。
半年來已培訓數百名講師
這個學院可以辦成嗎?應該怎么辦?德國回來的半年來,邱勇和他的領導、同事們,一直在思考、籌備。
要辦好學院,誰來做老師?邱勇介紹說,這半年來,悄悄運行的學院,已舉辦32次多層級業務培訓會,培養市級講師60名、縣市區級講師482人,構建和完善講師培養考評體系,他們還給講師配置統一的背包、徽章、講課道具、宣傳資料等。
邱勇自己就是講師,經常出入在機關單位、學校,講的大多是一些垃圾分類的基礎知識,垃圾應該如何分,是如何處理的等等?!拔疫€專門學了教育心理學。”他說。
有一次,他去氣象臺講課,一下課,就被人圍住了?!扒窭蠋?,你講得太好了,我們也想試試做講師。”幾名氣象主持人這樣說。
除了講課還能做什么
今年3月9日下午,他們組織環保志愿者、快遞業協會、學生等發起了一個“森林的呼喚”的活動。聚焦快遞紙箱,通過現場回收、親子游戲、簽名承諾等方式,引導居民關注紙張浪費,參與垃圾分類?!皼]想到參與的人會這么多。”邱勇回憶說。在活動現場,不少市民拿著自家的廢棄紙類包裝來參與,5斤以上就能換一件盆栽,沒多久,盆栽就換完了。
這次活動在臺州全市累計回收紙類廢棄物35噸,相當于少砍伐樹木595棵,每年能多過濾掉700多公斤空氣污染物。
這么好的效果,更讓邱勇他們看到了意義和信心。而最近從上海開始的全社會關于垃圾分類的宣傳討論,則是一個最好時機。7月1日,上海開始正式實施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管理措施。于是,也就在這一天上午,臺州掛牌成立“臺州市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
它由臺州市垃圾分類辦和臺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合辦,一方主要負責學院運作、師資培養、課程設置、教材編寫、經費撥付;后一方則負責授課教室和辦公場所落實,提供網絡直播平臺等。
“公益培訓、課題研究、活動策劃,可以說是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的‘三大使命’?!痹诔闪x式上,首任院長朱立國這樣說。“名字太長了,所以,我們就簡稱‘拉風學院’?!?/p>
他介紹,學院將面向社會承接垃圾分類業務培訓,制定市、縣、鎮、社區等四級講師梯隊培養計劃,同時開發培訓網絡直播課程,讓更多老百姓了解生活垃圾分類、知道如何進行分類,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成為人們生活新時尚。
“我們接受單位、機構的團體預約培訓。”朱立國說,報名方式很簡單,只需在公眾號“臺州生活垃圾分類”后臺留言即可。工作人員會根據報名情況,作出課程安排。他們希望通過成立“拉風學院”,匯聚社會各界力量,突破當下生活垃圾分類踐行率低、城市垃圾資源化程度不夠這兩大瓶頸問題。
嘗試引進更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
如今,學院成立有一個星期了,對于邱勇來說,是忙碌的一周。他開始對接一些公益組織,尋找志同道合的人,“政府部門將集中精力做好垃圾分類的頂層設計、推進模式的選擇、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督查考核、資金分配等職責工作,具體的事務工作以后將漸漸移交給公益組織?!?/p>
“這是我們想實現的一個模式?!鼻裼抡f。
邱勇和同事們還在進行幾個活動,他們將邀請臺州各地品學兼優的學生,擔任他們的形象大使,做成視頻和圖片,向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熬褪沁@樣的,”邱勇打開手機,給記者看模板,“讓學生去宣傳,效果會更好?!?/p>
另一件事,他們正在組織小學生和家長參加一場“垃圾哪里去”的活動,讓他們了解一個城市的垃圾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告訴他們垃圾應該怎樣分類。
他們還在和當地的一家商業銀行合作,準備推出一張“拉風卡”的信用卡,卡上寫著“垃圾分類是一種新時尚”。
學院還有科研工作,他們針對當前熱點難點問題,設立城市垃圾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多個專項課題,牽頭召集“政校企”多方力量進行攻關?!澳壳埃覀冋诤偷聡樳橙A集團對接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在臺州的落地,同時研究德國第三代生活垃圾處理技術(RDF)引入臺州的可行性?!鼻裼陆榻B。
上海最嚴垃圾分類一周,情況如何
上海實施強制垃圾分類第一周,執法部門共開出199張罰單,責令整改超過3500起。萬事開頭難,養成垃圾分類新習慣并非易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一個筐”到“四個桶”,從“減源頭”到“再利用”,做好垃圾分類的大文章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除了依法處罰、強化約束的硬招,也離不開教育引導、貼心服務的實招,招招給力、久久為功,垃圾分類的新風尚才會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 據新華社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