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121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數的35.8%,比2017年上升6.5個百分點。
據了解,該公報由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住建部、交通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健委、應急管理部、國家統計局、中國氣象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主管部門共同編制完成,重點介紹了2018年大氣、淡水、海洋、土地、自然生態、聲、輻射、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基礎設施與能源狀況。
其中,在空氣質量方面,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121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數的35.8%,比2017年上升6.5個百分點。
338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比2017年上升1.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PM10年平均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
此外,338個城市發生重度污染1899天次,比2017年減少412天;嚴重污染822天次,比2017年增加20天。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的60%,以PM10為首要污染物的占37.2%,以O3為首要污染物的占3.6%。
另據公報,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0.5%,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北京優良天數比例為62.2%,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
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4.1%,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
汾渭平原1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4.3%,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
另外,公報還顯示,2018年全國酸雨區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5.5%,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云貴高原以東地區,總體仍為硫酸型。
此前,3月1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簡況》。按照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海口、黃山、舟山、拉薩、麗水的空氣質量在169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前五;臨汾、石家莊、邢臺、唐山、邯鄲空氣質量較差。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