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上虞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圍繞“兩統一、六方面”的定位和職責,打破過去單一的土地、礦產、測繪、林業等各自為政的觀念和模式,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和利用的理念,自覺將“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念好“盤、墾、治、管”四字訣,努力形成開發利用與保護修復相協調的新格局。
再開發“盤”活
深化節約集約用地
以成功創建“省級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為新起點,上虞區緊密結合“四未一低”土地消化利用工作,在全區推廣節地舉措,提升節地惜地意識。對于批而未供土地,采取落實項目供應一批、異地置換盤活一批、完善手續辦理一批的方式消化利用。對于供而未動土地,采取督促開工一批、異地置換一批、有效盤活一批、批準延期一批的方式進行處置。對不符合現行規劃用途、利用粗放、布局散亂、設施落后、閑置廢棄以及不符合安全生產和環保要求的舊城鎮、舊廠礦、舊村莊等存量建設用地,以“提升利用效率”“拆后土地利用”“遺留問題處置”等為重點,著力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
同時,通過建立完善“增存掛鉤”“先繳費后報批”等制度,上虞區進一步提高閑置土地、低效用地等存量土地盤活利用力度,提升存量資源在城市建設、招商引資、鄉村民生等領域中的利用比例,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今年全區已盤活存量土地301畝,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72畝,低效土地再開發154畝。
守紅線復“墾”
強化生態源頭保護
上虞區建立以“田長制”為核心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機制,開展年度耕地保護補償實施工作。通過實施農田提質改造、建設用地盤活利用等措施,該區充分挖掘宜耕后備資源潛力,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全要素綜合整治,高標準構建管控與激勵并舉的“三位一體”耕地保護格局。去年以來,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和省市現場會議精神,結合全區土地整治潛力和新農村建設,上虞區啟動實施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2018年,確定了豐惠鎮后山村、東關街道馬山村等3村2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作為省級試點項目。截至2019年3月底,實際完成墾造耕地185畝,建設用地復墾3畝;已經批準立項正在實施建設用地復墾38畝、高標準農田建設551畝,實施了一批農村環境衛生和基礎設施提升改造、村級物業建設、村莊道路美化亮化工程,整治成效已初步顯現。今年,上虞區將繼續啟動實施3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同時結合實際,研究全面提升土地整治項目類別獎補標準,加大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在規劃用地空間、用地指標上的傾斜支持力度,確保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資金和指標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村級集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質量“治”理
打造綠色生態屏障
上虞區始終秉承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理念,將礦山林業生態治理作為鄉村振興戰略重要內容,實施礦山綠色發展專項行動。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要求,落實“宜建則建、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景則景”治理思路,推進廢棄礦山治理三年行動,充分挖掘和利用廢棄礦地資源,將礦山治理和建設用地、礦山治理和礦地景觀再造相結合。截至目前,全區廢棄礦山省定治理目標任務21處,其中完工4處,綠色礦山名錄庫入庫率達100%,新增可利用宕底面積約1100畝。同時,上虞區科學合理規劃,組織開展國土綠化美化行動,積極創建省市級森林城鎮,有效推進“一村萬樹”、海塘沿海防護林建設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促使城鎮生態環境有明顯改善。今年全區計劃完成平原綠化1000畝、美麗林相建設300畝,創建省市級森林城鎮3個。
亮利劍“管”控
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在做好源頭保護管控的同時,上虞區堅持標本兼治,結合“三改一拆”“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等工作,落實林區警長制,持續加大礦山執法力度,保持對涉林涉土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僅2018年,開展巡查1087次,扣押挖掘機42臺,依法立案31起,收繳罰沒款41.72萬元,移送掃黑除惡辦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線索4起,刑事立案3起,刑事拘留4人,取得了較好的震懾效果。同時,利用巡查App軟件、視頻監控、無人機航拍等信息化手段,強化巡查管制,發現一起,處置一起,從源頭上嚴打嚴控,讓違法行為無立錐之地。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