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這個綠道,真是致富道”

成都建設世界最大“綠道網絡”,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多贏

發布時間:2019-04-12 10:07:55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 葉含勇 李力可 陳地

  蓉城四月,草長鶯飛,一張世界上最大的“綠道網絡”正在“天府之國”成都徐徐鋪開。堅定踐行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成都,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原則,通過營建巨大的“公園城市”,構建起全新的城市生產生活圖景,探索出一條實現綠色與發展“價值轉換”的新路徑。

  “綠色”與“金色”的價值轉換

  成都市市域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規劃長度達1.69萬公里的天府綠道建成后,成都市的綠道網密度,每平方公里將超過1公里。

  建如此龐大的綠道系統,僅僅只是為了美化市容,為錦官城錦上添花?記者調研發現,成都按照“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建設的天府綠道,其實是探索生態價值向經濟社會價值轉換的綠色發展路徑。

  “成都的綠道建設創新了建設投資運營模式,我們通過公園運營實現收支平衡,這就要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構建產業、研發產品。”站在高新區江灘公園中,成都錦江綠道公司副總經理李路說。

  “公園一期產業投資1300萬元,公司自己投資約130萬元,社會投資達1200萬元。為什么有這么多社會資本跟投?因為有綠色消費場景的設置。”李路介紹,公園與“王者榮耀”等IP合作,為年輕人設置了打卡地,更有皮劃艇、無邊泳池等項目植入。“我們估算公園每年的運行成本約300萬元,產業運營起來后,可以實現收支平衡。”

  “春節期間,我們的夜游錦江項目吸引游客20余萬人次。未來,綠道經濟將再造成都夜間旅游新市場,目前我們的旅行社已經在做相關旅游產品的研發。”李路說,成都正在探索智慧綠道管理,目前已與騰訊合作,對最近8個月1000萬到訪客流進行了流量和模型分析,為發掘綠道價值提供大數據支撐。

  綠道變成成都人的“心安之地”

  近日,在成都市郫都區的清水河城市公園,來自臺灣的18名創業者體驗了天府綠道給市民生活帶來的改變。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萬震告訴記者,公園綠道已經成為當地吸引海內外創業者的獨特優勢。

  成都創新創業集聚區是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近兩年,當地已吸引3萬余名創客前來創業。但由于成都創新創業集聚區大部分空間用于雙創建設,園區的生態配套一直有欠缺,成為人才引進的短板。“過去這里的生活服務配套,就只有咖啡館、超市,許多創業者調侃,下班不知道該干什么去。”德源鎮黨委副書記羅曦說。

  隨著占地900畝的清水河城市公園的建成,創客們不僅有了放松身心的公園,也有了創業的新載體。

  “如此人居環境和創業機會,才讓創業者打消顧慮,紛紛落戶。”亞臺青(成都)海峽青年創業園負責人郭宏揚告訴記者,目前該園區已有77家臺資企業入駐,涉及電子信息、飲食文創、生物醫療等領域。

  “今天來到公園不僅僅是游玩和交流,更發現了商業機會,這個公園里有3個公共空間,未來都將承包給企業經營,我們臺灣的企業家也有興趣參與進來。”郭宏揚說。

  有14年跆拳道教育從業經驗的黃教豪在2018年11月來到成都后,竟然有似曾相識之感,并且還想定居于此。“臺灣也有類似的公園腳踏車道,我也很喜歡在公園里鍛煉,如果有機會,我會把跆拳道課也帶到公園中。”黃教豪說。

  鄉野綠道上演“好戲連臺”

  春光燦爛,成都都江堰市柳街鎮人頭攢動。耀眼的陽光下,上千畝金黃色的油菜花格外惹眼。只見花田中搭著一個舞臺,十幾個身著漢服的小學生齊誦古詩《春夜喜雨》。不遠處的另一個舞臺上,3個年輕人正撥弄著吉他輕聲吟唱。游客們有的鼓掌,有的拍照,好不熱鬧。

  柳街鎮黨委書記唐彬說,宋代大詩人陸游曾到過這里并留下詩跡,這里一直被稱為“七里詩鄉”。自從鎮上建起了30公里的綠道,這個傳統的農業鄉鎮仿佛一夜之間回到了千年前那些充滿詩意的日子,“日日有書聲,夜夜有戲唱”。

  “綠道串聯起川西林盤、農民小樓、油菜花田。”唐彬說,“景色一下變美了,很多唱詩班、民謠隊,甚至公司活動、學生上課都愿意來我們這里,這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人氣。”

  沿著花叢中的綠道漫步,次第出現的19個“微景觀”,再現了農耕的多個場景,同時也是游客休憩的驛站,這些“微場景”的打造吸引了很多游客。

  綠道穿家門而過,62歲的村民廖代軍笑開了花。他做夢都沒想到,自家門口突然有了這么多人。

  在村干部的建議下,春節剛過,老廖就在自家的院落里搭上了十幾張桌子,方便過往游客在這里喝茶、曬太陽、搓麻將。一個月下來,幾千塊收入,比過去一年掙得都多,這讓老廖特別開心:“這個綠道,真是致富道。”

  據了解,規劃總長達1.69萬公里的天府綠道體系,目前已建成2600多公里,計劃于2035年建成,在格局性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同時,融入休閑旅游、城鄉融合、體育運動、農業景觀、應急避難等多種功能,構筑綠色生活方式。

標簽:綠道;成都;公園;價值;轉換責任編輯:錢華良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