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4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仲瑤卿)每當夜幕時分,在浦江縣虞宅鄉的茜溪旁就會出現一支著裝整齊的隊伍,伴隨著音樂的響起,“茜溪快走隊”開始了每天的“打卡”健步走活動。
茜溪綠道依水而建,勾勒出了一條詩意的生態弧線。
以前明村為起點,沿著茜溪綠道向前,往返6公里,用時1個小時。“2017年綠道建成后,村兩委便牽頭組織了快走隊,隊員從原來的二十幾個人發展至現在的上百人,綠道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獲得更多公共開放空間與全新的運動方式。”前明村委會領導小組副組長邱劍鋒告訴記者。
茜溪綠道,是當地人“家門口的綠道”,也是“浙江最美綠道”,記者跟隨邱劍鋒一起“打卡”了他們每日的健步走活動。210省道旁,紅色的跑道隨著水流的方向蜿蜒向前,勾勒出了一條詩意的生態弧線,不遠處的青山蒼翠欲滴,身旁的茜溪潺潺流淌,兩邊的綠植葳蕤繁茂。行走于此,仿佛置身于綠水青山之間,享受著觸手可及的“詩和遠方”。
據了解,茜溪綠道始于前明村,在橋頭村結束,串起了7個行政村。在建設之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茜溪原有的水文、植被生態和優美環境,同時充分銜接茜溪美麗鄉村精品線、茜溪悠谷國家AAAA級景區兩大主平臺(創建中),將前明運動村、利民昆蟲博物館、下灣書畫村、太極水澗、新光靈巖古莊園、戶外拓展中心、虞宅花谷田園綜合體、野馬嶺·中國村等一大批自然與人文景點連接貫通,是一條公共交通與綠道景觀并眾的景觀騎行帶,是一條集健康運動與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鄉村觀光旅游線。
虞宅鄉舉辦“茜溪花海·為愛毅行”520活動(資料圖)
家住前明村的虞木根,是“茜溪快走隊”的一員,也是一家農家樂的老板,“茜溪綠道建成后,承辦了很多次大型活動,知名度不斷在提升,游客量也增加了很多。”虞木根說道。
當下,虞宅鄉正以茜溪綠道為依托,以旅游項目為支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已初步形成集現代農業觀光、康體健身、鄉村美食、采摘體驗、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產業深度融合生態旅游模式。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文旅農旅融合發展的目標,進一步完善茜溪綠道沿線配套,推進餐飲美食聚落以及特色民宿聚集區,打造鄉村之旅、養生之旅、觀光之旅、探險之旅的最佳目的地。”虞宅鄉紀委書記陳建東表示。
“茜溪綠道”是浦江綠道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浦江綠道建設起步于2013年,截至目前,建成各類綠道152.5公里,綠道網遍布全縣15個鄉鎮(街道),有兩條綠道獲評為‘浙江最美綠道’。浦江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石明勝說。
浦陽江生態廊道新十二景——“喬杉問渠”
而另外一條“最美綠道”便是“浦陽江生態廊道”,也是金華市啟動最早、規模最大、成型最快的生態廊道。
秉承著“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生態理念,浦陽江生態廊道在建設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態,將山水、林田、河湖有機結合,同時,不斷挖掘和展示鄉土記憶。
全長17公里的綠道上,沿線貫穿浦陽、仙華、浦南和黃宅鎮4個鄉鎮,打造出了都市田園、喬杉問渠、翠湖蕩漾、雙溪解流、江岸書聲、湖山舊事等浦陽江新十二景,向游人訴說著浦江的“前世今生”。
記者在浦陽江生態廊道同樂段看到,一條紅色的游步道格外醒目,鑲嵌在浦陽江邊向前延伸;鋼木結構的木質棧道隱匿于半山腰處,明黃色的扶手在水杉林里若隱若現。
“為了將這片種于上世紀70年代的水杉林完整地保存下來,修改了原本的設計方案,改在舊水渠上架設木棧道,‘喬杉問渠’也由此而來,在建設中真正做到了‘不砍一棵樹,不挖一片山’。”石明勝說。
綠道為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更多公共開放空間
正在鍛煉的趙阿姨告訴記者,她家就住在馬路對面的同樂村,“只要天氣好,午飯后都會來這里走上1個小時,這里不僅環境好,還有公共廁所和休息的地方,十分方便。”
石明勝表示,“共建共享、綠色發展”是綠道建設的應有之意,因此在每一個節點的打造、每一個項目的實施都以滿足老百姓需要、惠及公眾為出發點,充分融入體育健身元素,滿足市民的游憩、休閑、運動、健身需求。單單17公里的浦陽江生態廊道上就囊括了31個親水平臺和挑臺、7個運動球場、14個管理用房與公廁、13個生態林蔭停車場。
隨著綠道網建設的不斷完善,綠道經濟效益也逐漸凸顯出來,浦陽江生態廊道迎來了5.20國際越野跑.詩畫浦江站賽事,并獲評為最美賽道;虞宅鄉成功舉辦“茜溪花海·為愛毅行”520活動,吸引了來自全省各地的300多名選手參與其中;沿線葡萄采摘游、體驗游等觀光農業迅猛發展……
浙中生態廊道將在2019年年底前實現全線貫通,浙江省級綠道將在2020年底前實現貫通,攤開這兩張規劃圖,石明勝告訴記者:“隨著綠道網中的斷點打通,實現與桐廬、諸暨兩地的連接,這將給浦江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下一步將通過組織開展綠道騎行、馬拉松、攝影大賽等主題活動,提升綠道的品牌影響力,釋放更多綠道‘紅利’。”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