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輕拂,騎著自行車從四川成都錦城湖出發,沿著錦城綠道一路向東,途經桂溪生態公園、中和濕地,約45分鐘后可以到達江家藝苑的高迪主題藝術世界。湖中道、淺丘道、濕地道、林蔭道……規劃全長34公里的錦城綠道通過8座跨線橋梁實現全域無縫連接,景觀與城市慢行系統互聯互通,成為成都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錦城綠道是成都天府綠道的一部分。近年來,成都以綠道為脈絡,著力構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天府綠道是城市之脈,但又不僅是一條“道兒”。一方面,綠道形成慢行交通、文化展示、體育健身、生態景觀等場景功能;另一方面,形成時尚消費、文化創意、流量經濟、共享經濟等新興業態,實現了公園城市資產的“保值增值”。2017年以來,成都系統謀劃,已建設各級綠道2607公里;今年將開工建設綠道1200公里并連線成網。
建設綠色網格
“在我印象中的公園是一小塊,非常局促,是‘水泥森林’中的一小片綠。現在我更喜歡興隆湖的‘綠’,綠道串起的一整片‘綠’,是一個真正的公園。我們在技術前沿你追我趕,在最靠近自然的地方辦公,滿足!”易沖半導體公司的孫敏已經在成都天府新區興隆湖畔工作兩年,他所在的團隊擁有無線充電領域眾多專利。
工作在“跑道”,奔跑在綠道。3月20日下午1點,興隆湖畔辦公樓里的人們陸續走出來,或端著咖啡散步,或換上跑鞋跑步。“綠道圍著綠島,現在空氣越來越好了。”孫敏習慣在午休時到湖邊放松。
“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畫卷隨著綠道網格的鋪就徐徐展開。“按照‘可進入、可參與、景觀化、景區化’的理念,天府綠道將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規處處長江毅告訴記者,按照《天府綠道文化建設策劃方案》,天府綠道將連接起區域內的主要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歷史古跡和居民區等。
每一條綠道都具有巨大的潛在生態價值。“以錦城綠道為例,建成后,不僅將實現人均增綠10平方米,還將形成133平方公里的生態公園、20平方公里的生態水系、24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8條一級通風廊道,同時保護35平方公里的基本農田。而整個綠道體系構成的巨大綠色網格將使成都成為一塊巨大的翡翠鑲嵌在成都平原之上。”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汪小琦向記者介紹。
“真沒想到如今在家門口就能進行攝影創作!”家住成都三環路北一段的李先生把工作地點搬到了離家僅百余米的金牛區府河攝影公園。作為天府綠道的有機組成部分,這里正在形成一個以攝影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公園與商居業態的優質融合,構成連續綠色網格。
打造綠道經濟
綠色網格串起的不僅僅是風景。通過植入文創、旅游、體育、休閑等元素,綠道成為一個個新經濟應用的場景。目前,天府綠道社會資本參與率已達到41%,隨著一二級驛站招商政策落地,社會資本參與度將逐漸提高。
今年8月,成都市溫江區半畝方塘民宿酒店將竣工;明年8月,臨江花海現代農業產業區也將完成建設。“立足‘南城北林’空間格局,依托現有160公里綠道基礎,打造綠道經濟,其實質就是發展新經濟,將綠道建設成為助推城鄉融合發展的綠色經濟帶。”四川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倫理說。
天府綠道的自我“造血”功能還在不斷提升。以錦江綠道江灘公園為例,公園1期產業投資1300萬元,其中成都文旅集團投資130萬元,引入社會資本近1200萬元。“社會資本越發青睞綠道項目,是因為我們用綠色作為底色,把公園設置成了消費場景。滑板樂園、沙灘排球等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從而帶動公園的消費結構從‘一老一小’擴大至年輕群體。”成都文旅集團副總經理段莉說。
綠道建設只爭朝夕,綠道管護功在長遠。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天府綠道現場推進會上,成都在確定2019年建設計劃的同時,將“提質”作為今年的關鍵詞。
除了全力推進建設外,天府綠道將更注重發揮規模效應,通過狠抓工程質量,加強場景營造,提升綠道資源的生態價值。此外,面向社會的綠道主題活動也將越來越多,成都將通過建立政府監管、公司化專業化運營管理體制,推進天府綠道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還意味著公益和“生意”兩不誤。春節期間,錦江綠道推出了“夜游錦江”項目。“通過再造一個旅游市場,提高游客的時間利用率和旅游體驗,推動成都的旅游經濟發展。春節期間試運營已經吸引20萬游客。”段莉說,天府綠道建設完成后,還可以串起更多的旅游景點,以綠道為特色的旅游產品開發也將提上日程。
天府綠道不僅體現了公園城市的生態價值,更為城市產業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