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盤點2018年林業水利工作十大亮點

發布時間:2019-01-30 09:45:27 來源:余杭晨報 記者 李書暢 通訊員 陳杰

  風光旖旎的北苕溪

  美麗河湖省市專家評審

  區防汛辦水庫安全應急預案桌面推演

  我區榮獲治水最高榮譽大禹鼎

  苕溪清水入湖工程的竣工徹底解決兩岸水患問題

  中央環保組城建部入戶督查我區赭山港民意調查

  上塘河清淤工程

  區人大代表視察百丈平天堂森林古道

  第二屆全民綠化節期間舉辦走近最美古樹等豐富活動

  景色宜人的何過港

  區林水局首批發放4000余棵珍貴彩色樹種進村

  開展森林消防演練

  塘棲村榮獲省級生態文化基地稱號

  臨平凈水廠正式試運行

  苕溪沿岸新修葺的慢行道成為周邊群眾茶余飯后休閑好去處

  本報訊  2018年,區林水局以“五大余杭”為引領,全面推進“全域創新策源地、全域美麗大花園、全域治理現代化”三個全域建設,緊扣中心、積極履職,把握主題、匯聚合力,發揮優勢、主動作為,全面完成五水共治、綠化余杭、水利工程、防汛防火等年度目標任務。一年來,區林水局成功承辦第二屆世界生態系統治理論壇、第二屆全民綠化節,余杭區被授予履行《聯合國森林文書》示范單位,獲得“五水共治”(河長制)工作優秀市縣大禹鼎,先后獲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先進集體,2017年度森林浙江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單位,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成績突出集體,余杭區通過國家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驗收(杭州市唯一一家),浙江省優秀水政監察隊伍等榮譽稱號。彭佳學副省長、繆承潮副市長對余杭治水工作進行批示肯定。余杭區榮膺2018年度浙江省市縣水利工作綜合考核優秀單位。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過去一年區林水局的十大工作亮點吧。

  “污水清了”:獲全省治水最高榮譽“大禹鼎”

  2018年,余杭區喜獲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長制)工作優秀縣(市、區)“大禹鼎”獎項。杭州市余杭區林水局被評為全省剿滅劣V類水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

  近年來,我區緊緊圍繞提升水環境質量和污水處理水平開展“污水零直排區”創建、“美麗河湖”創建、入河排(污)水口排查整治、餐飲行業專項整治、落后產能和污染隱患企業關停淘汰、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河道清淤及引配水、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防洪排澇能力提升、保供水抓節水等十大專項行動。

  2018年我區實施“五水共治”重點項目1912個,投入資金約24.48億元。中泰街道作為“污水零直排鎮街”試點單位,創建工作完成。全區20個試點小區任務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何過港、北苕溪(徑山段)、石目港等3個河湖已成功創建市級美麗河湖,加快推進綜合整治,強化河道保潔、長效管護,積極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河湖環境。排查發現晴天排水口61個,均已列入當年項目計劃,年底前整改完畢。同時,為全面厘清所屬區域企業的入河排污口設置及用水方式,在全區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及非法無證取水專項整治行動。南苑街道成功創建餐飲整治示范街。倉前高橋園區和開發區海聯區塊進場動遷,余杭金星園區正在編制提升方案。臨平凈水廠進水試運行,目前凈水廠已進行10萬噸/日調試。余杭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31%,計劃2020年底前完工。良渚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完成總工程量的42%,計劃2020年底前完工。徑山污水處理廠已進場施工。完成河道綜合整治11.36公里,河湖庫塘清淤80.46萬方,其中西部小流域綜合治理中苕溪項目完成60%、黃湖溪項目主體完工。肥藥雙控工程完成投資3125萬元,實施測土配方施肥65.5萬畝,在苕溪、運河、上塘河等公共水域增殖放流潔水型魚類苗種。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工程六個標段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塘棲圩區整治一期工程橋頭港閘已完工,沙目港水閘、里仁水閘、市新河水閘、菜籽河西閘正在施工,總體完成一期工程67%。完成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島湖配水工程(繞城高速至仁和水廠)原水輸水管道工程4.8公里,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83.2%,投資18150萬元。完成仁和水廠二期總工程量的100%。完成新建供水管網10.8公里,改造供水管網27.4公里。

  “國際范兒”:成功承辦第二屆世界生態系統治理論壇

  2018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杭州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生態系統治理論壇在余杭啟幕,區林水局作為該國際性論壇盛會的承辦方順利圓滿完成籌劃、接待等會務工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向余杭區授牌履行《聯合國森林文書》示范單位。余杭區也成為全國第13個獲得這份榮譽的地區。近年來,余杭以綠為基,筑牢生態屏障,著力打造生態宜居之城。堅持統籌融合,深入推進各項生態治理措施,自2007年開始,持續推進國土綠化美化,全區綠化投入約18億元,完成擴綠面積4.98萬畝,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區;累計關停淘汰落后產能和污染隱患企業(生產線)268家(條)。余杭在進行生態治理的同時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真正促進生態與經濟高度融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增長。

  “水患少了”:苕溪清水入湖工程余杭段竣工使用

  作為余杭區水利史上投入最大的工程,經過近3年的綜合整治終于完工發揮效用,通過河道拓浚、堤防加高加固、河道護岸建設及配套水環境治理工程等工程措施的,太湖源頭治理問題以及我區苕溪段的行洪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從2008年國務院太湖治理項目立項開始,區林水局持續與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對接,鋪陳大量前期工作,確保了項目順利落地。在施工階段區林水局克服項目實施區域分散、路線長、天氣多變等困難,科學安排工期,抓住每個有利時機完成余杭街道及瓶窯鎮涉及的堤防退堤、加固加高及北湖的橡膠壩和內部橋涵建設等控制性工作。

  項目完成后,無論是綜合效益,還是防洪能力都得到提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清水入湖項目防洪標準是20年一遇,瓶窯里窯200多戶居民汛期受淹情況將不復存在,苕溪瓶窯老集鎮段“以閘代堤”也開啟了堤防建設的新模式,汛時翻板升起阻擋洪水,旱時翻板落下變為步行道,也成為了沿岸居民茶余飯后、欣賞風景的好去處。

  “風景美了”:民生實事年度任務圓滿完成

  2018年區林水局承擔的民生實事共有兩大項建設,分別為黃湖王位山森林古道、百丈平天堂森林古道工程以及濱水綠道建設。區林水局從“保護、利用、管理”著力做好民生實事項目,成立工作專班,與屬地鎮街建立定期例會制度,確保項目順利推進。目前兩條古道建設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總體工程進度達到70%以上。濱水綠道建設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王位山森林古道修復項目位于黃湖鎮青山村和王位山村,環線總長約8.98公里,建設內容包括對古道高村入口、石上亭、車行道路、竹海漂浮景點、天風眺望臺、點兵臺等進行修復,并新建騎行綠道等配套設施。平天堂森林古道修復項目位于百丈鎮溪口村、泗溪村和仙巖村,建設總長度約7.5公里。建設內容包括游步道、古道延伸段、打造九東、窯峰等遠眺節點建設,以及古道兩側綠化修復等。工程完工后還將實現古道全域wifi全覆蓋。

  東苕溪濱水綠道項目位于東苕溪右岸西險大塘,主要建設內容是沿西險大塘建設堤頂慢行系統20公里及部分節點,其中倉前-余杭街道段10公里、仁和街道段10公里,以滿足群眾出行及健身需求。目前兩段堤頂道路慢行步道工程建設均已完工。

  “綠化全民參與”:2018年第二屆全民綠化節

  2018年10月,杭州市余杭區第二屆美麗洲全民綠化節在人民廣場正式啟動?;顒佑珊贾菔辛謽I水利局、余杭區人民政府主辦,區林水局承辦。此次活動主題是“人人動手,打造美麗大花園”,活動持續到12月中旬,有約1萬余人參與了綠化節的相關活動。通過組織策劃“1113344”等活動形式,“多形式、多時段、多層面”服務好美麗大花園建設,讓市民全面參與到綠化中來,增強市民愛綠、養綠、護綠、賞綠意識,讓城鄉生活品質因“綠化”而持續提升,不斷增強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1”:辦好一個家庭園藝展。10月下旬,組織我區及周邊區縣相關園藝企事業單位在人民廣場舉辦“家庭園藝展”。讓綠色走進家庭,扮靚家居。

  “1”:打造一條垂直綠化樣板街。通過綠植小品的布置,實施了南苑街道政法街綠化提升改造工程,扮靚了街景,使一向“低調”的政法街一下成了網紅街。

  “1”:發布一分鐘綠化短視頻10個。在“余杭林水”等網絡媒體制作發布一分鐘短視頻10個,介紹相關綠化知識和我區綠化情況。

  “3”:開展“走進大花園”活動3次。通過走進我區古樹群、南山林場和西溪濕地等活動,帶領市民探訪我區古樹名木、彩色森林和濕地風光,領略“美麗余杭”。

  “3”:推出認養林木300株。推出林木認養活動,首期推出300株林木面向市民報名認養。

  “4”:推出網絡綠化知識問答4次。在“余杭林水”微信公眾號開展綠化知識有獎問答4次,通過有獎競答的方式,科普綠化知識,提高綠化的認知度,吸引了眾多的年輕人參與。

  “4”:開展“綠管家”培訓4次。針對綠化“怎么建,怎么管”,面向鎮街村社綠化管理人員,邀請專家開展了4次“綠管家”培訓。覆蓋全區相關的20個鎮街的240多個村社。以期逐漸提高我區鄉村綠化建管水平。

  “美麗河湖”:成功創建市級美麗河道3條

  近年來,余杭牢固樹立環境立區理念,高標準推進水環境治理,以治水促進全域環境整治。通過“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美麗河湖”創建,“數字治水”智慧化長效管護,余杭山水河湖煥然一新,美麗之洲更添秀色。美麗河湖已成為城鄉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

  未來科技城核心區內,何過港穿城而過。夢想小鎮、人工智能小鎮、阿里巴巴總部、之江實驗室,在河畔激蕩著創新創業的火花,孕育著改變未來的夢想。何過港是余杭區2018年重點打造的美麗河湖之一。它如一條錦帶,將未來科技城的自然生態、創業生態、文化生態串珠成鏈。何過港在建設過程中遵循“水”“城”“人”和諧相融的理念。河道從一條淤塞的小溝拓寬至40米,兩側采用生態化治理,綠化總面積達47.5萬平方米,綠帶最寬達140米。為這座快節奏的創新創業之城,留下了一片寧靜的綠色空間。

  走進余杭的西部鄉村則是另一番景致。大徑山鄉村國家公園內,北苕溪清澈見底,鳥鳴魚躍,小舟蕩漾,如詩如畫。這里是華東地區鄉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而美麗河湖北苕溪無疑是其中靈動的風景線。北苕溪流域內的千畝花海,每逢節假日就刷爆朋友圈。溪畔徑山禪茶文化源遠流長,通過沿河5公里騎行游步道及多處親水觀景平臺,游客能近距離體驗大徑山的山水人文。目前,僅北苕溪漂流年游客量就超30萬人,兩岸數十家精品民宿、農家樂一位難求。

  余杭有區級以上河道58條,總長404.84公里,鎮街級以上河道598條,總長1448公里。秉承著“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水清景美、親水便民”的理念,2018年以來,余杭以河流為主線,高標準推進河湖生態健康廊道建設。喬司港、毛家漾等21條著力建設成為區級示范河道。

  水鄉塘棲是江南名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塘棲的美麗河湖石目港,沿著網紅游步道“塘超小徑”行走,遠處古鎮景區粉墻黛瓦、小橋流水依稀可見,近處“鸕鶿捕魚”等富有水鄉韻味的雕塑,帶游客回到童年。獨特的水鄉文化為美麗河湖增光添彩。

  目前,北苕溪(徑山段)、何過港、塘棲石目港等三條河道成功創建為杭州市級美麗河道。

  “林農富了”:出臺興林富民政策十條

  出臺了《杭州市余杭區關于興林富民的若干政策意見》,其中“興林富民十條”,為林業改革發展與增效增收插上了金翅膀。

  “興林富民十條”自2018年11月20日起施行,將以實現林業資源持續增長、森林質量明顯提高、林業收入穩固增加、生態安全有效保障為目標,內容包括森林生態保護、林業金融發展、林地經營權規模流轉、現代林業經營主體培育壯大、毛竹產業轉型發展、珍貴樹種發展、林下經濟、森林休閑養生業、山區生態廊道建設、“大綠大美”工程建設等方面。

  根據意見規定,我區森林(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保護地、主要交通干道兩側山體等生態敏感區域,將推行3萬畝重要生態區位林地的退出經營。加速推進5萬畝林地的經營權實現規模流轉,盤活林地存量,優化林地資源配置,促進農民增收;加快容器苗培育,建成5家區級珍貴樹種保障性苗圃;推進6條森林古道提升、10條骨干林道建設、20條重要塢源林道改造等重要山區生態廊道建設,重點打造一批城郊綠核、閑置土地復綠、古樹公園、彩色森林示范帶等示范工程項目;引導集體林適度規模經營,推廣“一畝山萬元錢”模式,加大林下經濟科研和服務推廣,建成省級示范基地5個、區級示范基地15個;推進毛竹林規模經營和產業轉型,建成竹子現代園區1000畝、筍用林基地15000畝;培育發展森林休閑養生產業,推進林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建成省級森林休閑養生區2個、區級森林休閑養生區5個;建立健全森林資源資產抵押、流轉、處置、評估的專業化服務機制,保障廣大林農、林權權利人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為廣大林農“以綠謀富”打造一個公開、高效、便捷的服務平臺。

  據悉,到2020年,我區基本建立以林業股份合作制為主導的林業經營機制,健全以林地經營權為主體的林權流轉機制,形成以林權抵押和擔保為基礎的林業金融體系,構筑以財政保障和金融支撐的林業公益事業和林業三產融合發展格局,實現林業資源持續增長、森林質量明顯提高、農民林業收入穩固增加、生態安全有效保障。

  “平安林水”:全年無防汛及森林防火責任事故發生

  2018年,余杭安全平穩度過汛期和森林防火期。

  2018年我區遭遇梅汛期四輪強降雨、臺汛期五場臺風襲擊,在上級防汛部門、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區林水局積極防御,主動對接省市防指,密切聯系上下游,強化部門會商,充分發揮各類水利工程功能,根據預案,科學調度東苕溪、運河、上塘河三大流域洪水,成功完成洪水防御工作,實現“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和“五不一正?!狈姥纯偰繕?。全年啟動4次防汛防臺Ⅳ級應急響應,發出內部明電指令18份,向四嶺水庫下達調度令8份,累計發送預警短信10050人次。

  圓滿完成第三十一個防火期內的備勤值守和應急處置工作,無火情發生。舉辦森林消防應急處置知識等宣講活動5次,鎮街開展實戰演練20次,在重要山林出入口新建電子警察18個。舉辦3期森林消防撲救技能技術培訓活動,累計參訓村級撲火隊員達500余人。

  “美麗鄉愁”:

  超額完成綠化余杭任務,創建省級森林城鎮2個

  大力推進綠化余杭建設,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成功創建徑山鎮、瓶窯鎮2個省級森林城鎮,綠景村、新港村2個省級“一村萬樹”示范村,虎山村等14個省級“一村萬樹”推進村,實現5個中心鎮創建省級森林城鎮全覆蓋。全年完成綠化面積196萬平方米,其中:完成新增綠化面積181萬平方米,完成率150.8%,完成提質改造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完成率125%。2018年,實施彩色森林建設項目7個,彩化面積6000余畝,開展健康森林建設4968畝。加快珍貴樹種示范推廣,開展“珍貴彩色樹進美麗鄉村”贈苗行動,贈送至新港村、漁公橋村等19個美麗鄉村,開展閑置土地綠化美化建設。在全區范圍內開展 “美麗余杭”全民行動之”美麗土地共建設”主題活動。針對復耕復綠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鎮街(平臺)推薦適合種植的花草及種養技術。對完成普查的590株古樹名木進行了新一輪掛牌。同時,完成古樹名木后備資源外業調查并錄入浙江省古樹名木監管平臺,建立古樹名木的動態監測體系。實施全區古樹名木“清家底、促健康、承文明”為重點的古樹名木保護行動,計劃三年內新增“保護古樹名木 留住美麗鄉愁”為主題的20個古樹公園。2018年完成20個古樹公園的選址及第一批11個古樹公園施工圖設計,進場施工6個古樹公園,2個古樹公園基本建成。

  “用水效率高了”:

  榮獲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成績突出集體稱號

  余杭區順利通過浙江省第一批縣(市、區)國家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驗收。省水利廳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發布《關于表揚在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中成績突出集體和個人的通報》。《通報》指出,杭州市余杭區等41個集體,在2016、2017年度我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績,予以通報表揚?!笆濉币詠?,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區深入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結合我區實際,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從組織實施、制度建設、工程建設、載體建設、節水宣傳等方面扎實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并積極探索流域水權交易,推進水資源管理向更高階段邁進。先后出臺了規范性文件,指導取用水管理;推行生態補償機制,有效保護水源地;開展全方位污染源治理,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建立聯保聯動機制,積極應對水質污染。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在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嚴格實施年度用水總量控制管理、嚴格計劃用水管理、嚴格實施取水許可審批及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依法規范征收和使用水資源費、嚴格控制地下水資源開采利用、實行有利于促進節水的價格機制、規范執行節水“三同時”制度、推行以水平衡測試為特色的節水評估制度、建立有效的節水反哺激勵制度,全區2016年、2017年用水總量分別為5.0億m3、4.93億m3,2016年、2017年生活和工業用水總量分別為2.93億m3、2.11億m3,均未超過總量控制目標。成功創建2家節水型農業園區、16家節水型企業、71家節水型公共機構、24家節水型小區、7家節水型酒店等一批節水典型代表。

標簽:余杭;綠化;森林;古道;水資源管理制度責任編輯:陳婷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