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前不久報道稱,比爾·蓋茨表示,由于美國政策的變化,他擔任董事長的美國泰拉能源公司和中核集團合作的行波堆項目,很可能將無法繼續進行。這一項目原計劃在未來20年內分階段實施小、中、大型商業化行波堆電站的建造和運行,合作推進行波堆技術產品推廣和市場開發。
2018年10月,美國能源部網站發布《與中國民用核能合作政策框架》(也稱“對華核能新政”,以下簡稱“新政”),對與中國的民用核能合作提出多項具體限制條件。新政對我國會產生多大影響?中國應當如何應對?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葉奇蓁和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總工程師李吉根。
新政總體影響有限,我國核電安全有保障
根據美國能源部網站的有關內容顯示,美國此番新政的出臺,專門針對我國核工業,并就技術、設備和材料的出口政策給出了具體清單。
國之重器“華龍一號”被新政直接點名,與其相關的設備部件對華出口均“推定不批準”。
對此,葉奇蓁表示“華龍一號”自主化程度高,基本不受影響。說起“華龍一號”,葉奇蓁如數家珍,“從設計、制造到建設、調試,它的每個環節都體現著自主知識產權,裝備的國產化率達到86.42%,批量化建設后可以達到90%。福清核電示范工程建設穩步推進,5、6號機組也已經全面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可以說,就算美國關起門來,我們也能自己做出來。”
中國核電官方也曾發文回應稱,“華龍一號”屬于我國自主化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設備國產化率超過85%,進口設備基本沒有美國提供的產品。
對于新政是否會影響我國核電安全,李吉根表示,“從核安全監管角度來看,我國核電安全可控。目前美國核管會與中國國家核安全局的交流合作一切正常。”
“當然,很多人會關注這一新政是否影響我們的核電安全問題,畢竟核電運行,安全第一。我國從核電發展初期就設立了專門的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秉承獨立、公開、法治、理性、有效的核安全監管理念,參照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全標準框架,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核安全法規標準體系,依法對核設施、核材料、核活動和放射性廢物實施獨立安全監管”。
李吉根說,“我國現有56臺核電機組,其中裝料運行45臺、在建11臺。核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累計300余堆年,從未發生過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ES)2級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持續保持良好的運行安全業績。核電安全由多方面保障,僅這一核能新政不會影響我國核電安全。”
我國應在技術上加快研發,進一步提升監管能力
“技術上,新政會倒逼我國加快關鍵技術的研發進程,進一步解決技術難題,徹底擺脫對國外核心技術、設備和原材料的依賴”,葉奇蓁表示。
當前我國核電多國進口、機組類型多,采用不同進口國的不同工業技術標準和規范,自主核電標準化程度需要進一步提高。隨著我國自主研發生產設備的增多,核電工業技術標準和規范的統一是趨勢。李吉根表示:“新政會加快我國核電工業技術標準和規范的自主化和統一,便于實施統一的核安全標準。”
葉奇蓁認為,中國要抓住這個機遇,積極推進科研創新,加快自主化進程,推進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核能科技研發,尤其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展聚變堆、超臨界水堆、行波堆等前沿核能技術研究,推動重要設備的國產化,提高知識產權意識,搶占新的戰略制高點,并在政策和資源上加大對高端裝備國產化的支持力度,創新核能行業科技管理體制,培養人才隊伍。
“我國在建核電規模位居世界第一,隨著自主化進程的加快,新技術在核設施中的使用也日益增多。要確保核設施安全,就必然要求我們強化核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完善監管程序制度,深化核安全文化建設和公眾溝通,全面提升監管水平,不斷增強全社會對核安全的信心。目前,核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進程正有序推進,可有效保障核安全。”李吉根表示。
李吉根說,“在核電‘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合作平臺,進一步強化核與輻射安全國際合作,提升我國核安全監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我國三代核電發展順暢,國際合作持續開展
“我國核電正逐步走向國際舞臺,我國的核安全監管也越來越重要”,李吉根表示,“在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的積極推動下,‘華龍一號’工作組在經合組織核能署‘多國設計評價計劃(MDEP)’框架下建立,我國自主核電堆型與美國AP1000、法國EPR、俄羅斯VVER等國際主流核電技術在同一平臺接受各國核安全監管部門評價。”
當前,我國已加入《核安全公約》《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廢物管理安全聯合公約》《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等多項國際公約,參加公約履約機制活動,履行國際義務和承諾。建立了多邊、雙邊、區域合作交流機制,開展國際同行評估活動。
受我國政府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多次對我國核安全監管開展同行評估和跟蹤評估。國際原子能機構高度評價我國政府對維護核安全作出的不懈努力,對我國核安全監管體系的可靠、有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一帶―路”歐洲端的終點英國,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協議,其中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采用中國“華龍一號”技術。
在當地時間2018年11月15日上午,英國核能監管辦公室(ONR)和英國環境署(EA)發布聯合聲明,宣告“華龍一號”在英國的通用設計審查(GDA)第二階段工作完成,正式進入第三階段。
“中國主張開放、合作,在核不擴散的框架下,我們幫助不具備成熟核電技術的國家建設核電,也和技術先進的國家積極交流。以前我們單純從法國引進技術,如今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成本優勢、管理優勢、施工優勢、產業鏈優勢和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國際關系優勢,我們已經成為法國的合作伙伴,聯合一道進軍英國市場”,葉奇蓁表示,“英國與中國進行合作,可見‘華龍一號’已經躋身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列。”
葉奇蓁說:“‘華龍一號’已成為重要的國家名片,我們的核電設計、制造、建造能力已經經過驗證,接下來要思考的是如何攻堅克難,繼續加強創新,走到前面去。”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