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邁向舌尖安全新時代 孕育“綠色優質”農產品

發布時間:2018-11-26 08:34:58 來源:今日象山 記者 夏超明 通訊員 林谷崇

農資經營精品店

藍莓基地綠色防控

分散農戶農產品檢測追溯公示

半島味道銷售門店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是衡量地區農產品安全水平的重要標準。2017年3月我縣列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以來,在鞏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創建成果基礎上,按照十九大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的新要求,主動拉高標桿,積極探索新時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新樣板、新模式、新格局,努力開創具有象山特色的舌尖安全新時代。

  ■ “綠色生產”樹立新樣板

  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生產是前提,而農資經營環節則是第一道關口。為此,我縣在源頭管控上,率先在全省范圍內實施農資經營規范提升工程,引導農藥經營向規模化、規范化、信息化方向邁進。賢庠順通農資經營部是提升工程的親歷者,通過理論考試、電腦操作測試拿到農藥經營許可證,并投入資金改造提升經營場所,徹底改變了農資經營者文化程度低、店面雜亂、臺賬記錄不全的舊面貌,成為全縣農資經營管理模式“五統一”的精品店。目前,我縣已建成類似精品店20家、規范店30家、合格店41家,信息化監管系統覆蓋率100%,農藥產品網上登記1800余個,網上登記率100%。

  推行物理防蟲治蟲,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在象山,通過示范創建和市場倒逼,綠色生產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當前,全縣農業標準化生產程度達64%,實施水稻、柑橘、楊梅、枇杷等農業地方標準25項,38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模式圖入戶率100%,推廣種植業、林特業綠色防控8.9萬畝,實現化肥減量280噸,農藥減量24.3噸。推進農資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實現回收率85%、無害化處置率100%。實施灘涂及水產養殖區使用有害農藥專項整治,全面提升農漁業生態環境。

  創建國家級安全縣,樣板示范必不可少。楓康生物智能監管鐵皮石斛、綠暢農業配送農產品首先通過公司自檢、稻漁情生產的生態大米供不應求……近三年來,通過政府推動、企業建設,先后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建成農產品放心示范主體58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農業部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場16家,省級美麗牧場22家。“按照‘內抓質量、外樹形象’思路,形成象山特色的‘ 生產標準化、產業綠色化、經營規模化、產品品牌化、監管信息化’的安全生產新樣板,通過以點帶面,整體提升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水平。”縣農安科科長肖識劍說。

  ■ “精準監管”探索新模式

  檢驗檢測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撐。縣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縣畜牧獸醫總站、縣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縣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各司其職,落實檢打聯動、分析會商機制,嚴把檢驗關。近三年來,縣級定量抽檢農(水)產品每年1600批次以上,檢測6.9萬項次,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縣農安辦落實每季度農(水)產品質量安全分析會商制度,通過檢測大數據分析,巡查檢查“智慧農安”大信息,綜合研判精準分析風險隱患,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預警及應對措施》,針對性開展隱患治理。落實農安、食安、公安“三安聯動”執法,農業部門移送市場監管部門查處不合格農產品案件4起;開展“綠劍”護農、農產品專項整治等行動 11 次,立案查處17起,查獲假劣農資6.8噸,涉案金額 19萬元。

  完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西甜瓜、蔬菜、茭白、蘆筍產自哪里?柑橘、葡萄、草莓、枇杷何時上市?生豬、白鵝、海鴨蛋、土雞蛋產品質量如何?只要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這些信息馬上顯示出來。2015年,我縣就實行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2017年,我縣成功躋身第四批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縣。目前,全縣250家規模生產主體實現了“二維碼”追溯,消費者只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就能查到農產品生產、檢測、品牌認證等相關信息。同時,我縣998家規模生產主體和一般規模生產者全面實行農產品上市合格證管理,累計開具和使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25萬余張,全面建成了產品“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追溯體系。

  分散農戶監管一直是農安監管的一項重大課題。在新橋鎮農貿市場入口,農戶將要出售的農產品條形碼對著掃碼槍照一下,農產品信息就通過市場電子顯示屏向公眾公開,農產品生產者信息、質量安全檢測結果,這些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一目了然。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分散農戶監管工作,我縣在全省領先,也是寧波的創新試點縣。通過開發“象山縣分散農戶監管平臺”系統,制作分散農戶信息卡,加強了分散農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前,我縣將新橋、曉塘等4個鎮鄉(街道)的1853位分散農戶納入“一戶一檔一卡”信息化管理,初步摸索出一條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有效銜接的新路徑。

  ■ “信用農安”構筑新格局

  優質的農業品牌還要靠良好的信譽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同。為此,我縣推行農產品品牌化建設,積極推動“三品一標”提質擴面。截至目前,全縣擁有“三品一標”農產品262個,認證面積36萬畝,主要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比率達60%以上。相繼成立象山柑橘產業聯盟和梭子蟹產業聯盟,開展象山柑橘、梭子蟹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通過品牌的感召力和影響力,2017年我縣柑橘種植面積10.6萬畝,產值11億元,梭子蟹養殖面積7.5萬畝,產值6.1億元。同時,唱響象山“半島味道”綜合性公用品牌,并上線了象山“半島味道”微商城和微信公眾賬號,線下建設農產品體驗中心品牌店5家,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還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為授權使用“象山柑橘”“象山梭子蟹”公用品牌的農戶提供食品安全事故理賠保障,維護“半島味道”品牌公信力,加快實現從賣“產品”向賣“商品”再到賣“品牌”的轉型升級。

  為打造象山“信用農安”,還創新構建了獎罰分明的誠信機制,并列入了農業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縣。2017年以來,對全縣796家農(水)產品生產主體開展信用等級ABCD四級評定,建立信用檔案數據庫,錄入象山縣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實行農安信用與銀行征信、申報財政補貼項目掛鉤,加強了分類監管。通過社會監督,實施“紅黑名單”獎優懲劣制度,公開表彰了13家“紅名單”生產主體,披露了1家“黑名單”生產主體,曝光了18個不合格農產品。還在全市創新實施“三品一標”企業內部檢查報告制度,樹立生產主體自律講信用,三年來共清退不合格生產主體50個,大幅提升“三品一標”企業的信用度。

  農產品質量安全金融征信體系建設是我縣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又一項創新,通過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失信行為與金融信貸掛鉤,形成市場倒逼機制,強化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自律。象山青果水果專業合作社鄭明土,依靠信用農安獎勵,貸款授信額度從100萬元提高到400萬元,利率下浮20%,年節省利息10萬元”。據統計,2017年以來,全縣共有29家生產主體列入失信懲戒,113家主體列入信用激勵名單。激勵主體給予信貸額度提升、利率優惠,累計涉貸金額達12.3億元。

  ■ “全民共治”邁向新時代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離不開全民參與,齊抓共管。壓實監管職責。創建以來,成立以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創建實施方案》,強化目標管理考核,先后召開創建培訓會、動員會、推進會,落實創建經費500萬元。縣政府與鎮鄉(街道)、職能部門,鎮鄉(街道)、職能部門與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層層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各鎮鄉(街道)還將農安考核延伸到社區、村級,全縣586名村級協管員納入“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社會基層治理體系,由社會綜治基層網格員承擔具體工作,解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問題。

  落實主體責任。我縣將998家農(水)產品生產主體納入監管名錄,增強“第一責任人”意識,實現生產主體責任告知、承諾、培訓率100%;落實生產記錄制度100%;開展自檢或委托檢測覆蓋率100%;嚴格執行農(獸、漁)藥安全使用間隔期(休藥期)規定;嚴格落實屠宰企業進場查驗、肉品品質檢驗等制度。通過檢測印證,縣級每年定量抽檢農(水)產品1600批次以上,合格率從2016年98.5%提高到2018年的99.2%,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升。

  夯實全民共治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知曉率、滿意度的提升是創建工作的重要一環。我縣堅持黨政主導、縣鄉聯動、全民參與的原則,采用異地研修、集中辦班、現場實訓等形式對縣、鄉、村三級監管人員、生產主體開展培訓,年受訓2000余人次。組織“我執法、你參與”“我宣傳、你傳遞”“你點題,我檢測”“你舉報,我查處”為主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直通車活動15次,邀請人大、政協、市民代表共同參與,實現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進村入戶到人。利用報紙、電視、電子屏、圖板、微信等手段立體式宣傳,形成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相互監督的共護、共治、共享新格局。

標簽:農產品質量;農資經營;象山;安全;分散農戶責任編輯:陳秋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