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支持小微企業14億元,用活用足國家信貸新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6家困難企業獲得新發展;挖掘內部潛力,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12月26日,歲在年末,常山縣金融辦主任方建平相告:“截至2018年11月末,各項貸款余額172億元,比年初10.2億元,同比增長7.76%;存款212億元,比年初增加16.16億元,同比增長8.98%?!?/p>
圍繞中心創特色
常山縣是全市唯一省級金融創新示范縣,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金融部門把支持中心工作、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與創建綠色金融示范縣三結合。在破解危舊房融資、政府性項目融資以及幫扶化解困難企業等工作中,破難攻堅。
相關負責人介紹,即將過去的2018年,呈現四大創新變化 :經營理念創新,金融“典當文化向信貸文化”轉身;組織體系創新,培育多元化市場競爭機制,組建民間融資服務中心,累計支持小微企業14億元;金融產品創新,破解縣域經濟主體融資難、化解企業非理性互保風險;金融服務創新,開展“百名行長(信貸經理)聯百企”,“背包銀行”進萬家活動。
盤活存量優結構
綠色金改,體現在一個個項目中,如何提高信貸對綠色經濟發展的保障力度?今年以來,常山縣在信貸存量上做盤活文章,退出低效企業,盤活信貸存量3500多萬元;同時優化結構,支持與上市公司合作的綠色企業。工商銀行給予兩家上市企業項目授信各1.6億元。中國銀行對新材料企業授信4億元,幫助擬上市企業增加8700萬元貸款。農發行爭取5億元危舊房貸款、沿江公路8.2億元貸款。
一年來,通過規范民間融資中心和金融公司,常山縣累計支持中小企業和個人經營戶300多家,減少企業成本983萬元。
改革創新夯基礎
綠色金融離不開多維度融合發展。今年常山縣成功舉辦綠色金融大會,省市40余家金融機構負責人參加,是該縣近年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綠色金融政銀企多維度融合發展大會。
借外力還要強內功。成立于1952年6月的常山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走過了66年歷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今年5月順利開業,標志著地方性金融機構邁向新的時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常山縣率先探路“農村金融自治”,普惠金融服務關口前移農家門口。農商行、農行、村鎮銀行、泰隆銀行等在全縣推廣“農村金融自治”,即村民貸款由“村兩委”商量公示,再由銀行審核發放,切實解決農村金融供給不足和農戶貸款難問題。在今年全國農村金融創新大會上,農商行捧回全國大獎。
合力創新助推“最多跑一次”。通過社保與農商行合作試點,借助普惠金融農村網點優勢,創新由農民跑縣城變農民家門口社保交費,打造農民家門口社保交費“最多跑一次”升級版??h農商行與市場監管局合作,利用農商行網點面廣、點多等優勢,企業可以在農商行任何一個網點辦理營業注冊登記,同時,動產抵押實現網上辦理零跑腿,便利企業。
分類培育強指導
高質量發展時代,實體經濟必須謀劃走資本市場合作路,常山縣成立企業上市專班,強化培訓指導,助推企業上市,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組織有關部門、證券交易所、中介機構等專家,對上市資源庫內的企業分類輔導和分期分批培訓50余人次;引導企業與香港券商對接,促進企業走多層次資本市場。
常山縣篩選企業上市股改20家重點企業作為培育對象,建立企業上市掛牌資源庫。落實股改政策,推進企業股改。會同申萬宏遠證券等三大中介機構對多家企業開展股改盡調工作,其中一家軸承企業股改進展較快。成功舉辦第一期“綠色金融與工業經濟轉型研修班”,進一步增強企業家素質和上市信心。有效推進企業與上市公司的融合發展,引導金融機構積極與上市公司合作企業積極對接,共為利安隆、哲豐等企業授信7.2億元,提高企業融資能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