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聯合金山區環保局日前實地走訪調研了金山區8家民營企業,了解企業在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方面的瓶頸與訴求,聽取企業對環境執法部門的意見建議。
據了解,此次調研的8家民營企業涉及基礎化學品、新材料及危廢經營處置等多種行業,既有產值幾十億元的“大”企業,也有規模相對較小的中小企業。一走進企業,調研組便開門見山地對企業代表說:“希望大家卸下思想包袱,講真話、道實情,反映出一些實在的問題與建議”。
各民營企業代表談了近幾年企業受市場波動、結構調整及制度變革等各方面因素影響,遇到的一些困難與問題。在環保審批許可方面,環評審批嚴格和審批流程過長,不免影響企業的市場開發。此外,環評審批后,企業難以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變更產品品種,代表們希望在不改變生產工藝、產品類別及不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前提下,審批時能夠適當給予企業靈活生產的空間。
在環境治理市場方面,企業往往會因為缺少環保設施及相關安全的技術規范而出現問題。一名企業代表無奈地說:“我們經常不知道該選什么污染治理設備,不知道設備是否符合要求能否達標排放,也不知道是否和安監或消防等部門的要求沖突。”大家紛紛表示,希望有關部門盡快出臺污染治理設備的規范標準,讓企業少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錢”。
對于環境監管執法,企業代表們表示,首先是近幾年環保法律法規及污染物排放標準更新提高比較快,企業無法及時更進,造成違法排污現象。其次是第三方環保企業素質參差不齊。最后是整改期限和執法尺度應當更加合理。在發現環境問題時,希望給予企業一定合理的整改期限,執法尺度應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統一,提供更加公平的營商環境。
還有一名企業代表表示,目前,企業只能自己從網上零散地獲取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會造成信息太片面、掌握不及時,有時對政策的理解也會有偏差,希望市區兩級環保部門可以搭建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的交流平臺,多組織開展培訓,以供大家交流學習。同時,建議分享成功的環境管理經驗及污染防治技術,以供企業學習和借鑒。
聽取了8家民營企業反映的情況與建議后,調研組表示會將這些問題及時梳理上報、推動落實。隨后,調研組還和企業代表就精簡環保行政審批事項、規范環境治理市場、提升危廢處置能力和加強環保法律法規的宣貫培訓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交流。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