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晚稻收獲季。隨著晚稻大面積收割,其秸稈全面禁止露天焚燒的同時,如何提升秸稈資源化利用率?今年,南湖區又出臺《關于做好2018年度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與往年不同,今年茭白秸稈翻耕還田也列入政策補助范圍,每畝能獲得60元補貼。
今年,南湖區全面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將通過農作物秸稈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和基料化等手段,使全區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自2015年禁止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以來,南湖區切實從源頭執法管控,大力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切實保障大氣環境。秸稈還田實現肥料化利用,是南湖區秸稈綜合利用的最主要方式。
南湖區相關扶持政策明確,對農戶復種面積50畝以下,且由村組織農機服務組織進行秸稈切碎翻耕作業的,大、小麥財政給予農機服務組織每畝90元的補貼,晚稻給予每畝60元補貼。今年這一扶持政策不變。目前經第三方核查,今年散戶大、小麥還田實際作業面積為24882畝。
在此基礎上,今年新增茭白秸稈還田補助。區農經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茭白這種特色農產品全區種植面積達上萬畝,而茭白產生的秸稈數量也相當可觀,在去年茭白種植較集中的鳳橋鎮開展茭白秸稈翻耕還田補助之后,今年全區實施茭白秸稈還田補助,補助標準參照晚稻每畝60元。
與此同時,秸稈資源化利用在南湖區也已形成“秸稈—食用菌—菌渣—有機肥”、“秸稈—馬鈴薯—有機肥”等循環模式。而今年,南湖區根據市里部署,將在各鎮建立秸稈收集運送體系,送到新嘉愛斯用于發電,提高秸稈利用效益。截至9月底,全區今年秸稈綜合利用率已達到95.88%。
另外,南湖區建立了鎮(街道)、村(社區)干部包村聯戶、包干巡查等制度,層層簽訂責任狀,并通過與種植戶、合作社簽訂協議等方式,將露天禁燒責任落實到村(社區)、到田頭地塊、到生產主體。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牽頭,與環保、農經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對露天焚燒秸稈現象堅決說“不”。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