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綠樹環繞,河道兩岸綠意盎然,在這樣充滿綠意、環境優美的村莊里生活,是一種享受。這樣的“綠色福利”正在蕭山的鄉村蔓延。
今年以來,蕭山區全力推進“一村萬樹”三年行動,以鄉村綠化的擴面提質為重點,因地制宜發展珍貴樹種、彩色樹種和鄉土樹種,推動綠化建設從單純的植樹造林向構建城鄉森林生態系統轉變,讓鄉村的“綠”更加豐富、更多彩。今年,我區擬創建“一村萬樹”村10個,預計完成后將新增綠化苗木7萬余株。
村莊“藏”在公園里
新塘街道新豐村的東直河通過近年來的“五水共治”,煥發出全新的活力,清清的水面映襯著美麗鄉村,頗有江南水鄉村莊的韻味。再過段時間,在東直河的邊上,將全新打造一個“濕地公園”。“這塊10多畝的地,原先是村里的雜地,久而久之成為了雜物堆,對村莊的環境面貌有著很大影響。”新豐村黨總支書記侯潮平說,趁著這次“一村萬樹”行動,正好給這塊雜地一次“大翻身”。目前,“濕地公園”的方案設計已經出爐,各種樹種的搭配,讓村民出了家門就能有“春賞櫻花,夏看繡球,秋聞桂香,冬探紅梅”的美景。
這樣讓人向往的公園,今年新豐村將新建2個,改造1個。除了“濕地公園”,還將在里字橫河邊上新建一個15畝的公園,并將中心公園在原先12畝的基礎上再擴大一倍。侯潮平介紹,“一村萬樹”行動并不是單純地種植綠植,而是在樹種、大小、季節上都進行充分考慮,讓村里的公園也能和城區媲美,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而這個加起來一共40余畝的“綠色大禮包”,預計將在12月底能為新豐村的村民們“發放”。
同樣的“一村萬樹”行動,也在南陽街道龍虎村如火如荼展開。該村結合“三改一拆”和美麗鄉村的契機,通過整合拆違空地、河邊雜地、路邊碎地等土地資源進行統一規劃,沿河、沿路、沿居民集聚區見縫插針,開展村莊綠化種植,美化村莊環境,預計可增加綠化面積近30畝。
重點種好“三棵樹”
“一村萬樹”創建是助力鄉村振興,著力構建城鄉森林生態體系、發展林業特色產業的重要抓手,也是增進城鄉居民森林生態福祉的重要載體。
蕭山區按照“每個鎮街建成至少1個以上示范村”,1個行政村范圍內新植以珍貴樹、彩色樹和鄉土樹為主的綠化美化樹種1萬株左右要求,細化三年行動計劃,確保有序開展、有效推進。
在“一村萬樹”行動中,我區注重生態文化的傳播,著重種好“三棵樹”,即種好“生態樹”,在原有鄉村風貌基礎上,優化村莊綠化的樹景、園景、村景布局,提升農村生態品位,構筑美麗家園;種好“搖錢樹”,以“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為導向,積極建設經濟林基地、林下經濟和森林游憩等特色產業,深化“一畝山萬元錢”行動,培育林業品牌動能,振興鄉村經濟;種好“文化樹”,則以鄉風民俗、人文習慣為依托,以義務植樹、庭院綠化、四旁綠化、古樹保護為載體,傳播森林生態文化,推動植綠愛綠興綠活動,讓一草一木留住鄉情,一花一果記住鄉戀。
“古樹名木是悠久歷史與厚重文化的象征,幾乎每一棵古樹的背后,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保護好并留住這些珍貴記憶,對于講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故事有著積極意義。”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