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山麓,始豐二橋外,百里始豐溪最核心的一段。落日的余暉中,一支身著整齊紅馬甲的志愿者隊伍正在繞著始豐湖畔巡河,他們邊走邊看,偶爾撿起沿岸零星的垃圾,并向周邊的群眾宣傳如何愛水、護水。
這些志愿者們是始豐湖的“河小二”,他們每周都會在始豐湖流域巡河。“我每周都會帶著河小二們來巡河,現在看不到什么垃圾了,水也很干凈。”始豐湖二橋區域的村級河長徐國慶笑著說,現在巡河就好像來始豐湖徒步養心一樣。
始豐湖(公園)位于天臺赤城、始豐、福溪三個街道的交匯處,橫跨始豐溪兩岸,東至始豐二橋,西至新104國道,北至玉龍路,南至規劃路,總面積157.5公頃。長期以來,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始豐溪中游以下水質開始下降,昔日賴以生息的河流,讓人不敢親近。
為了還自然一江清流,還百姓一溪碧波,一場“五水共治”戰役在天臺轟轟烈烈打響。“留一溪清水,與子孫共飲。”在徐國慶看來,這是天臺人對水全新的理解與詮釋,也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寶貴的財富。
從2014年起,該縣堅持以鐵的手腕推進“五水共治”工作,構建起“疏浚清污、源頭控污、工程截污、生態吸污、制度管污”五位一體的立體化治水體系。沿溪違建全部拆除,污水管道全部接入污水管網,岸上還種上了綠樹,栽下了紅花……兒時記憶中清澈見底、魚蝦成群的始豐溪在現實里重現。
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天臺秉持著一種生態治河的理念。傳統的河道護岸和護坡采用干砌石或混凝土預制塊等工藝,由于不透水,阻斷了河道內自然生態系統的循環。而始豐湖采用的是一種“會呼吸的墻”——格賓擋墻。
“這個格賓擋墻可不簡單。”始豐湖工程項目經理董煜中說,由六邊形金屬網內填充塊石或卵石的格賓石籠擋墻具有抗沖刷能力強、自透水性、整體性強、抗風浪性強等特點,水、氣貫通交流,所以稱為“會呼吸的墻”。
董煜中說,這格賓擋墻既是生態基,也是種植基。“魚蝦可在石縫中生存,同時護岸還可配以水生、濕生、陸生等植物措施,保留灘地原生態多年生態林,提高河道自凈能力,實現河道的生態自然修復和良性發展。”
不聞寂寞沙洲冷,但見游人戲水來。現如今,始豐湖內魚蝦重游、白鷺斜飛,成為老百姓旅游休閑的好去處。“每天晚飯后,繞著湖畔走幾圈別提有多愜意了!”家住赤城街道的謝女士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