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柯城區:奇思妙想讓垃圾美麗再生

發布時間:2018-06-02 08:29:32 來源:衢州日報 記者 姜華斌 通訊員 孫斐 豐云麗

45.jpg

56.jpg

  廢舊輪胎制成的沙發、塑料油桶組裝成的機器人、舊鞋改制而成的花盆,上周末,市區水亭門街區上演了一場垃圾變廢為寶的時尚秀,柯城區各鄉(鎮、街道)展出了3100多件垃圾再生作品,博得了市民陣陣驚嘆。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稍加利用就能發掘它們的價值。”本次活動由柯城區農辦、住建局主辦,府山街道承辦。府山街道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活動目的是以現場體驗的方式向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和方法,不少展品取材于“垃圾再生館”收集的廢棄物品,干部與群眾共同參與,用巧手使得垃圾美麗再生。

  動動巧手,變廢為寶

  “你來猜猜這是什么做的。”日前,記者走進府山街道坊門街社區,一個展廳里擺放了十多件工藝品,有件作品乍看是一幅蝴蝶主題的裝飾畫。社區黨委書記余黎莉介紹道,這幅畫是一名街道干部參照網上圖案,用廢舊紙板剪切、粘貼而成的。

  類似的奇思妙想在展廳里的其他作品上得以體現:啤酒蓋作為“鱗片”的“魚”,廢舊塑料管構成的花樹圖,舊衣物裁剪、縫制成的骨頭枕,還有舊報紙和回形針為原材料的門簾,這些作品均在上周末進行了集體展示。

  “我們的作品很受市民歡迎,蛋雕、輪胎做成的木馬、石頭拼成的畫,有的市民看過我們的展品,連連發出贊嘆。”余黎莉說,展示活動期間,該社區一個高約1.5米的機器人很受孩子們青睞,這是由一名社區干部自行從汽車修理廠找來空油桶,用鉚釘拼接而成,通過簡單設計和組裝,可能被隨意丟棄污染環境的油桶,變成了孩子們喜愛的玩具。

  就地取材、巧妙構思、動手制作,將一件件垃圾改頭換面,這項活動在坊門街社區開展了一年多。去年4月,首家垃圾再生館在西河沿開業,社區每月組織居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邀請社區內的“草根達人”教居民利用垃圾制作擺件等手工藝品和拖把等生活用品。在西河沿的垃圾再生館,擺放著居民用垃圾制成的手工藝品,以及諸如撲克牌做成的時裝等創意作品,以此向居民展現垃圾再生的價值。

  垃圾分類和再利用進社區

  自柯城區推廣“垃圾再生館”模式以來,不少居民重新認識了垃圾的價值,垃圾分類不僅進了村,還進了城市社區。

  “這些邊角布料是我從布店里收集來的,用來做香囊。”71歲的吳大娜家住市區費家巷,她家的桌子上堆滿了彩色布料及數個已做好的香囊,她準備在端午節期間將香囊送給社區居民。

  吳大娜家隨處可見垃圾再利用的物品,既有舊窗簾、舊衣物做成的椅墊和靠枕,也有舊絲網做成的花、鳥等工藝品。她說,平日里她會把家里的廢棄物品重新利用起來,制成的物品除了自用,還會送給附近居民及社區里的垃圾再生館。上周末的展示活動,她有30多件作品參展。

  “垃圾用對地方就是寶。”吳大娜說,她家里的垃圾都是分類收集和處理,廚余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分別裝進2個桶里,分開投放,可利用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送到社區的垃圾再生館兌換積分或現金。

  “垃圾再生館模式實施一年多來,社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有利于實現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余黎莉說,僅西河沿垃圾再生館,從開業到目前,已收集可回收垃圾158噸、有毒有害垃圾8000多件。

  如今,柯城區按照“一社區一館、一村一館”的要求,建成了完善的垃圾再生館覆蓋網絡,通過設置統一的配置標準、服務流程、分類標準、運行機制,實現了垃圾再生館的規范化運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區城鄉實際垃圾分類參與戶數近11萬戶,共回收可回收垃圾2900余噸、有毒有害垃圾20余萬件,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


標簽:垃圾;作品;社區;有毒有害垃圾;變廢為寶;市民;居民;香囊;機器人;輪胎責任編輯:季建榮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