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端分類,垃圾的分類運輸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此前,記者走訪調查市區多個小區及公共場所的垃圾前端分類現狀時,不少受訪市民認為,運輸環節的不分類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民前端分類的積極性,“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運輸環節的規范分類必不可少。”
分類桶內的垃圾被倒進一輛垃圾車
5月20日早上,記者來到黃巖桔鄉大道,自北向南沿路走訪。一路走來,記者發現,環衛工人清掃時,將固定在街邊的小型兩分類垃圾桶內的垃圾,倒進一個標有可回收字樣的大垃圾桶。當問到為什么不分類收集時,該環衛工人說:“市民扔的時候就沒有分,我們清理的時候也不會再進行分類。”
在黃巖朱砂街與桔鄉大道交匯路口,多個分類桶內的垃圾被倒入一輛垃圾車。
隨后,記者在黃巖朱砂街與桔鄉大道交匯處發現,該路口擺放著標有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字樣的分類桶10余個,桶內垃圾正等待被清運。
記者觀察了下,發現標有其他垃圾字樣的桶內裝有廚余垃圾、塑料盒、玻璃酒瓶等,一旁的可回收垃圾桶內裝有落葉、菜葉、塑料瓶等,不可回收桶內也夾雜有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負責該路段保潔的環衛工人楊秀云告訴記者,朱砂街上的餐飲店比較多,有些商家倒垃圾前就先清理了一遍,把紙箱、酒瓶等可回收垃圾分揀出來賣掉,有些沒有分揀的商家就直接將酒瓶、廚余垃圾等一并扔進垃圾桶,基本是哪個沒滿扔哪個。
隨后,駛來一輛垃圾車停在該路口的垃圾桶旁。環衛工人將兩個垃圾桶為一組,依次放置到垃圾車后方的裝置上,觸動按鈕后,桶內垃圾自動倒入垃圾車內。不一會,10余個分類桶內的垃圾傾倒完畢,垃圾車趕著去清運下一個點的垃圾。
“每天都是這樣,一輛垃圾車過來運走所有垃圾。”垃圾清運后,楊秀云將空桶放回到朱砂街上自己負責的區域。
垃圾分類還停留在宣傳倡導階段
5月22日上午7時30分許,環衛工人韓師傅正開著清運車,將臺州經濟開發區商業街路段的標有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等字樣的分類桶運輸至東海大道垃圾中轉站。和韓師傅一起排隊等候傾倒垃圾的,還有裝載著其他路段各類垃圾桶的垃圾車。
“在這個垃圾中轉站,桶里的垃圾都會被倒在一起,然后運到金清那邊的發電廠焚燒。”韓師傅說,其實市民扔進桶中的垃圾本身就沒有分類,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等都混雜在一起。
記者留意到,在街頭巷尾負責保潔的環衛工人,清掃到例如紙盒、塑料袋、落葉等垃圾,都是一并倒進垃圾桶,也沒有特別注重垃圾分類。
對此,家住商業街附近的陳宇認為,雖然垃圾分類已經宣傳倡導了多年,也時常能在新聞上、小區里看到相關的宣傳教育活動,但全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并沒有形成。“有時自己也會想著給垃圾分個類,不過當看到自己分好的垃圾又被倒進一個桶時,總有種徒勞和無奈的感覺。”
“其實各個階段都是環環相扣的,光靠設置分類垃圾桶,是推進不了垃圾分類工作的。”陳宇認為,如果終端處理能力沒有健全,前端的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也會形同虛設。只有終端處理設施都完善時,才能依托前端分類的宣傳教育、分類運輸過程的監督規范培養全民垃圾分類意識。“這也是目前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的難點,終端處理體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健全的,需要一段時間的規劃與建設,來提升各類垃圾的處置能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