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長興縣虹星橋鎮港口村的村干部把剛做好的二維碼貼到農戶家門口的垃圾桶上。村民朱云飛興致勃勃地掃了一下上面的二維碼,跳出的屏幕上,自己家垃圾分類的打分情況一目了然。不僅如此,村里黨員干部在檢查時,也可以直接“掃一掃”來打分,分數上傳到村里的“垃圾分類智能化管理平臺”,以此來評選出“垃圾分類示范戶”。
垃圾分類實現“智能打分”,這是這個月港口村垃圾分類的金點子。作為市級文明村及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的港口村,如今不僅黨員干部做到了全員出動、人人盡責,村民也熱情高漲、戶戶參加,實現了垃圾分類全村參與。
日前,長興縣首個“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在港口村開張。村民謝志毛在“積分卡”里存進了37積分,并用積分兌換了一袋洗衣粉和一支牙膏。“垃圾兌換成生活用品,真是變廢為寶了!”他欣喜地說。原來,村民可以把垃圾按照市場價格“賣給”超市,然后以“1元等于1積分”的標準兌換積分,存儲在積分卡里,“攢”到一定積分就可以兌換垃圾袋、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如今村民分類成了自覺,但剛開始時,我們碰到最大的難題是讓大家分清垃圾桶各放什么。”村黨總支書記孫根法說。為此村委會做了個小設計,在垃圾桶蓋子上貼上了圖案,左邊貼的是菜葉、果皮一類的可腐爛垃圾圖案,右邊貼的是紙張、塑料一類的不可腐爛垃圾圖案。“這樣我們扔垃圾時一目了然!”村民張姣告訴記者。
為了讓村民養成分類的習慣,村里又由1個村干部帶10個黨員,1個黨員管15戶農戶。婦女分類宣傳、指導和檢查,每月不少于4次。黨員每周檢查時,要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民情日記”記錄,并且對應戶主需簽字確認,這份日記在每月村里的主題黨日以及村里的宣傳窗“晾曬”,并納入年終“優秀黨員”的考評。“如今在港口村,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村民的一種習慣。”孫根法說,以前盡管建成農民新村,但村民亂扔垃圾、堆積雜物的習慣一直根除不了,村里的環境也不雅觀。如今,通過垃圾分類等一系列工作,走進港口村就如同走進了城里社區,通衢大道綠樹成陰,農家別墅整潔優美。
據悉,港口村還制定了一個垃圾分類“五星”標準,達到“五星”的農戶每個月可以領取到垃圾袋等獎品。上個月,村里90%的村民垃圾分類都達到了五星。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