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借鑒和吸納德國等國家的經驗做法,對河流健康狀態實施系統評估,以顏色標注和區分每段河道健康狀況,因地制宜擬定修復措施。
剛剛閉幕的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水污染防治,包括推動36個重點城市和長江經濟帶黑臭水體整治等。河流健康狀態對提升水質自凈能力、改善河道水環境質量及河道水生態系統的重要意義無需贅言。
然而,在黑臭水體治理、斷面達標整治和消除劣V類水體等工作中,一些地方往往重視截污控污、活水暢流,對河流自然生態系統修復的重視程度卻不高。即便開展生態修復,也僅是種植吸附氮磷等污染物的水生植物或者建設生態坡岸。有些河道整治后在感官上雖然美觀了,但弄巧成拙,反而讓河流更加不符合自然規律,甚至完全違背,從而制約了水質改善,也損害了水生態系統。
為避免河道治理走入“治聾反而治啞了”的誤區,減少人力財力浪費,進一步促進和保持河流自然健康狀態,促進水生動植物更加自然地生長繁衍,筆者建議,可結合我國當前水環境治理現狀,積極借鑒和吸納德國等國家的經驗做法,盡快對河流健康狀態實施系統評估。以顏色標注和區分每段河道健康狀況,并以此為依據,因地制宜擬定修復措施,增強生態修復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進一步提升河流自然健康水平,為水生態系統持久改善奠定良好基礎。
人類生產生活對河流的健康影響廣泛,比如,將河邊土地變為耕地、建造沿河住宅、擴建航道、造壩筑閘以及為促進公路交通將原本彎曲的河道拉直等,這些活動對河道影響最明顯的通常是水質下降、水生動植物縮減。對此,德國在多年前就對河流自然健康狀態開展了專項調查,調查內容不僅涵蓋河床、河岸、河流水文等基本情況,而且還對河流生物全面調查。調查以每100米為一個單元,根據調查結果為每個單元打分,并對應7種顏色,從紅色至綠色標注在水系圖上,各條河流自然健康情況一目了然。在此基礎上,突出重點對自然健康狀態較差的河段擬制和實施相對應的生態修復措施。
河流健康狀況調查是河道生態修復的前提和基礎。調查的針對性和精準性不僅關系河流自然健康系統改善措施的實效性,還關系水環境長治久安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因此,筆者以為,應盡快實施河流自然健康狀態調查評估,建議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河流自然健康評估體系。河道情況千差萬別,因此評估體系要體現全面性和完整性,評估指標和評分標準要具體可行。例如,對河岸植被的評估調查,不能僅籠統調查是不是生態坡岸,還要調查植被的種類和密度等。此外,要把每個評估單元的扣分項詳細列舉出來,為日后修復指明方向。比如,耕地臨近河道,農業面源污染對河道水環境影響明顯的,評估中除了明確扣除分值,還要具體闡述扣分因素等內容。
二是嚴密組織河流自然健康評估。為更加科學高效地開展評估,要依托水環境地理系統,采取信息化措施。由于河流自然健康評估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因此建議由地市級以上政府組織實施,可委托科研院所等第三方具體落實。同時,為確保評估調查結果翔實精準,水利、環保等部門要不定期組織聯合抽查檢查,發現評估調查精準程度不夠,甚至弄虛作假的,要立即重新開展評估調查。
三是加強河流自然健康評估結果運用。結合評估提出的意見建議,一方面,在河道生態修復中,要避免出現違背評估結果的整治方式,防范河道亞健康狀態進一步加劇。另一方面,要分析影響河道水質的主要污染源以及影響水生態系統的主要矛盾和癥結,為分步驟、分層次實施修復提供基礎思路和對策。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