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下午,市政府“開門聽建議”舉行第八場座談會,圍繞“提高湖州水體感官質量”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干部群眾、河長代表研究對策。市領導錢三雄、胡國榮、施根寶、高東等參加。
在聽取市治水辦工作情況介紹后,與會人員直奔主題開展交流。大家認為,水體渾濁、水中藍藻是影響湖州水體感官質量的兩大主要原因。浙江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徐向陽就水體渾濁作了分析,“從其產生的機理來看,是因為細小顆粒物在水中呈膠狀,懸浮后不易沉降,帶來視覺上的渾濁感。顆粒物絕大多數來自于城鄉面源污染及點源污染。最新研究表明,連通內河的城鄉地下管網中的沉淀物污染也是產生顆粒物的原因之一。”他建議加大截污納管、雨污分流設施建設力度,治理點、面源污染,提高河道水動力,讓水體擁有更強自凈能力。浙江省環科院水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欲如說,像湖州這樣的平原河網地區,水動力不足容易引起水體渾濁,但他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污水直排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才是深層次原因,“據我所知,湖州污水處理廠大多規模不大、處理能力有限,而且還存在處理不到位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真正做到污水零排放。”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監測室副主任姚恩親有著多年藍藻防治研究經驗,她認為防治太湖藍藻最簡單的方法是攔截和打撈,針對太湖倒灌進城市內河中的藍藻,除進行攔截打撈外,還應該通過生態治理,大面積種植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降低水中氮磷含量,抑制藍藻生長。
座談中,水體感官質量話題引發了熱烈討論,大家紛紛提出建議。市水利局規劃計劃處處長王旭強、太湖度假區管委會副調研員王阿平、善璉鎮副鎮長余溢、湖州開發區潘店村黨支部書記金柏林、民間河長代表李育才、基層群眾代表沈順康等提出了“加強市治水辦上下游協調職責”“實施太湖岸線淺灘生態修復”“落實各級河長特別是村級河長的巡河責任”“加強礦山開采減點控量”“加大河道清淤工程力度”等建議。
市委副書記、市長錢三雄認真聽取與會人員發言,并就提高我市水體感官質量提出了要求。他強調,生態是湖州立市之本,高質量治好水體是提升城市品質的內在要求,更是對300萬湖州人民心聲的真切回應。下一步,各級各部門要以座談會為新起點,找準影響水體感官質量根源,做到問題清楚、心中有數;要在水體感官質量這件“關鍵小事”上找準切入點,強化科技支撐,確保整治到位;要依法依規、嚴明規矩、嚴格執行,增強制度約束力,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要更加明確各級各部門的職責,細化任務分工、分解責任落實,做到事事有人員負責、事事有執行標準,力求治水工作取得更好成效。
市建設局、交通局、水利局、農業局在會上作表態發言。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