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到小時候碧清的河流了,岸上排綠樹、坡上長青草、水中有游魚,再把小禮堂建起來,往后我城里的兒孫們回來,就舍不得走了。”11月16日,天高氣爽,滿目青黛。江蘇省東臺市三倉鎮蘭址村70多歲的退休教師王雨喜不自禁地說,他認為村莊環境的變化,就是十九大報告中“美好生活需要”的寫照。這些天,王老特別忙碌,既當江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宣講員,又抽空到河道生態護坡工程上義務幫工,身體力行為生態環境建設出力。
東臺是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示范縣市,像蘭址村這樣的省試點有3個。該市地處黃海之濱,潮漲潮落,每年新增土地1萬多畝。當地干部群眾對大自然的饋贈倍加珍惜,建成了華東地區最大的平原生態林場,森林覆蓋率超過28%。
生態是底色,富民是根本,該市點綠成金,讓農民在發展中充滿獲得感。
發展綠色農業,創出了“四個一”的農業品牌。“一只瓜”讓農民年增收20個億;“一根絲”帶動20萬農民致富;“一籃菜”直供長三角;“一棵樹”成就了沿海最大苗木基地。
如今,東臺高效農業面積擴大到150萬畝,農業合作社發展到2500多家,農民人均年收入19727元,高出全省平均線2000多元,農民人均儲蓄達5萬元。
發展綠色工業,東臺早年村村辦企業,現在則轉型升級,主攻電子信息、新能源、智慧產業,實行“一鎮一園一特”,各鎮都建成了以工業為主的特色園區,做大綠色產業,實現錯位發展。此外,東臺還大力推進“全域旅游、全景東臺”。著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森林小鎮、森林村社,創成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3個,省美麗鄉村12個,水美村莊14個。
“我們要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讓創業與鄉愁同在、人與自然共生,留住‘世外桃源’延續‘田園牧歌’,增強造血功能,實現農民安康,真正讓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黨的十九大代表、東臺市委書記陳衛紅說,這些天她一邊走鎮串村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一邊摸清鄉村實情,一幅嶄新的振興鄉村藍圖正在東臺大地上徐徐展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