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17日訊“生態大搬遷”的“移民”黃世表搬進了盼望已久的新居,這些天心情大好。
黃世表老家住在泰順縣柳峰鄉卓宅村山邊,附近時常有野豬出沒,全家人總是提心吊膽。因為是危房,每到夏季臺風來臨,一家人只能到鎮上的避災安置點住。近日,黃家人終于搬進了泰順縣城無區域生態移民小區的新居。
泰順“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全省地質災害防治重點縣之一,地質災害易發區占全縣總面積96%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像黃世表這樣易受臺風、地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之苦,居住在該縣地質災害點、D級危房當中的村民,總計5043戶15542人。
為破解“除險安居”難題,近年來,泰順縣加快推進無區域生態移民區、抗震安居小區、異地避災小區“3個1.5萬”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建設,全力打好機構整合、區域突破、政策優化、配套創新、建管升級、要素保障等六大改革創新“組合拳”,從根本上解決地質災害威脅戶、臺風災害倒房嚴損戶、“大拆大整”D級危房戶等群體安居問題,實現避災安置、生態保護、山區城鎮化“三大創新”,構建山區“除險安居”升級版。截至目前,該縣累計安置落實異地搬遷1230戶4146人,下達補助資金4399萬元,拆除舊房主體面積148787平方米、附屬房面積9569.8平方米。
“為了讓農民搬得起,泰順縣給的補償額度是全省最高的。”該縣生態搬遷辦副主任劉錄之介紹說。在地質災害避讓搬遷人均補助和原房拆除補助的基礎上,該縣按照房子面積給予1萬至5萬元的獎勵,搬遷戶可享受整村搬遷貼息補助、宅基地復墾補助等獎補。除此之外,縣里還為搬遷戶配套提供了貸款貼息政策和水電、通信、電視等費用的減免政策。
“搬下來之后,小孩讀書、辦事、買菜都方便了。”住在無區域生態移民區的安置戶黃永彥說。為了讓居民有“優品質”的生活環境,泰順縣政府引入專業房企和物業公司代建代管生態移民安置小區,并在安置點附近配套建立了泰順中學、泰順體育館、中醫院等公共設施,同時就近規劃占地800多畝的小微創業園、竹木產業加工園和來料加工點,確保群眾“搬得下、住得安、富得起”。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