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位于浙江省寧波市的東錢湖還是一個大漁村,湖面漁網密布,臨湖工廠民居雜處。如今,經過一系列整治工程,東錢湖不僅恢復了往日的“西子風韻太湖氣魄”,還朝著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邁進。
11月的寧波依然溫暖如春,位于市區不遠的東錢湖也迎來了不少游客。雖然天公不作美,沒有太陽高照,但在細雨朦朧中,東錢湖卻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別有一番滋味。
作為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東錢湖被郭沫若先生贊為“西子風韻太湖氣魄”,而用寧波當地人的話說:“這里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熱,是休閑度假、居住生息的理想之地。”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風水寶地”,近年來也經歷了“成長中的煩惱”。
遭遇“成長的煩惱”
64歲的蔡德甫是土生土長的東錢鎮殷灣村人,“我是喝著東錢湖的水長大的,以前菜都是在湖里洗的,很干凈。”蔡德甫告訴記者。
然而,美麗的東錢湖并非一直如此潔凈。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東錢湖沿湖有18個建制村,約2萬人和近百家工業企業的污水、廢水直排,水生態系統曾遭到破壞。
“那會,湖里大大小小的漁船特別多,都是捕魚捕蝦的,污水都直接排到湖里,湖水有些臟,我們也不敢再去洗菜了。”蔡德甫說。
也是在那個年代,蔡德甫還在離湖區不足500米的塑料廠打工,而類似這樣的工廠曾經遍布東錢湖周圍。
“隨著傳統工業和養殖業的發展,污水處理設施又沒能及時跟上,造成很多污水直排湖中,湖面漁網密布,臨湖工廠民居雜處,湖水水質富營養化嚴重。東錢湖成了一個大漁村。”寧波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蘇少敏坦言。
為了拯救日漸消沉的東錢湖,2001年8月,寧波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
“東錢湖在治理和開發建設之初就提出‘生態為基’,‘生態’是一條紅線。寧波市領導多次指出,保護好東錢湖的生態,就是對寧波最大的貢獻。”蘇少敏說。
讓蘇少敏更念念不忘的是,2005年5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對東錢湖提出了“建設成為文化型、生態型的旅游度假區”的殷切期望。
東錢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場以東錢湖為基地、在水域生態環境、生物技術等領域的革命也就此展開。
煥然新生
東錢湖的變革從“三遷”開始。
蘇少敏告訴記者,“三遷就是遷墳、遷房、遷廠。”
一組數據顯示,近年來,湖區共遷了6萬余穴沿湖墳墓,整體拆遷了八九個村莊,外遷了50多家臨湖企業。
“就拿我們村來說,蔡德甫之前工作過的塑料廠早就遷出,還有棉紡廠、電子加工廠等企業也都在今年的4月30日之前全部搬遷完畢。”殷灣村村支部書記孫愛萍告訴記者。
其實這些搬遷的企業中不乏一些在本地扎根幾十年、資產上億元的大企業。“但我們也沒有動搖,保證東錢湖水清是唯一目標。”寧波湖旅游度假區旅游與湖區管理局局長孫平說。
搬遷僅僅是第一步。
2009年起,管委會啟動了總投資6億元的東錢湖清淤工程,對環湖沿岸帶、旅游航運通道、湖區污染相對嚴重的區域進行集中清淤,并將湖區全部完成了生活污水截污納管,目前正在積極創建污水零直排區。
但管委會覺得還不夠,于2011年引進了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寧波實驗室。
“在治水過程中,我覺得首先要有正確的理念,即‘以生態為基’,其次要認識到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然后,我們需要科技引領。”蘇少敏說。
隨后,實驗室也對東錢湖治污工程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們發現東錢湖中的石油類污染較高,就開展了東錢湖石油類污染源調查與控制研究,提出了農用船只清理、船只動力改造等建議,目前湖區的石油類指數已達到一類水標準。”實驗室檢測分析部經理杜肖說。
2014年,東錢湖還啟動了200萬平方米的湖泊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并試點生態漁業工程。
經過10多年的治理,東錢湖水質從以前的總體四類、局部五類,扭轉到目前的總體三類、局部二類。
據報道,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趙進東曾這樣評價:“在經濟發達地區,近郊型的城市湖泊,水質得以明顯改善,難能可貴!”
2013年,東錢湖列入國家級生態湖泊保護試點;2016年獲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被評為“城市型湖泊治理的典型”。
向著“更潔凈”邁進
如今,站在東錢湖邊上,聽水流聲響,觀山巒疊疊,實在是人生美事。“我最喜歡坐在這里看夕陽,可以盡情發呆。”景區講解員說。
在生態治水的同時,東錢湖的景觀建設也同步推進。
“我們投入一億多元拓寬湖心堤,將湖心堤與小普陀景區連起來。小普陀從一個景點發展到一個景區,游客人數年年遞增。”孫平說。
與此同時,旅游交通網絡也逐步得到完善提升。迄今為止已累計投入1.5億元,開通26條公交路線;投入上億元推出騎行、舟行、車行、步行的“四行”旅游交通體系,新建40公里環湖自行車道,其中環湖東路自行車道是中國大陸第一條臨湖自行車專用道。
良好的自然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也給附近居民指出了新的致富路,不少農民、漁民紛紛“洗腳上岸”。
如原大公漁業社的忻惠良也正是看好了旅游的大好前景,放棄了曾經賴以生存的捕魚行業,在東線湖一家旅游公司上班,轉型成了旅游從業者。
“村民基本都在附近的企業打工,年收入都很高的。”孫愛萍說。
據統計,僅僅在小普陀景區上班的東錢湖本地人就達到100多名。
“我們現在也鼓勵村民從事旅游行業,比如凡是開民宿的村民,一個床位我們補貼2000元。”東錢鎮新農村辦公室主任袁戰友說。
對于東錢湖的未來,蘇少敏說,環境品質的提升依然是重中之重,將繼續深入開展“五水共治”工程,確保2019年底前全面建成零直排區,營造符合湖泊美學的宜人景觀。“未來,東錢湖的環境更潔凈、配套設施更完善,游客體驗和居民生活也將更美好。”
“你們明年再來,我們這里一定會建得更美麗。”蔡德甫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