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華東地區最大的水果、蔬菜兩大批發市場,如何真正有效推進日產驚人垃圾的兩大市場的垃圾分類工作,是擺在嘉興經開區面前的“艱難課題”,而易腐垃圾有效處置更是各地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中的瓶頸,面對如此的“難上難”嘉興經開區集思廣益、突破創新,走出了一條科學生態的特色道路。
一年以來,經過市、區兩級各部門的精心謀劃、通力合作、真抓實干的共同努力下,設計能力為年處理2萬噸的嘉興市生鮮垃圾減量站項目已于2020年10月26日正式試運行,該項目是目前全省設計日處理能力最大的生鮮減量站,同時該項目也打破了政府大包大攬垃圾處置全部費用的現狀,是嘉興走自己垃圾分類特色道路的充分試點。
減量站外部建筑及周圍環境相協調
一是垃圾大胃王為減量“破題”、為分類“破局”。位于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嘉興市水果市場和蔬菜市場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兩大專業市場,日產生生鮮垃圾量高達35-80噸,一直以來是按照其他垃圾通道運送至嘉興市垃圾焚燒廠進行焚燒處理的,但由于生鮮垃圾含水量極高,在焚燒時需要消耗大量熱量,不僅導致燃燒效率下降,也因爐溫下降二惡因產生極具增加,極易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為從前端“破題”,源頭“破局”,根據省、市分類辦提出的“大分類”概念,易腐垃圾必須分類處置,經過市、區兩級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全省最大的生鮮垃圾處理站已初具規模,試運行后,減量站現日處理能力35噸,減量站二期設備全部投入使用后,日處理能力可達55噸,年處理能力可高達近2萬噸。從根源徹底實現垃圾分類,并破除焚燒廠二次污染問題。
二是市、區合力攻堅,打通“主動脈”、下好“一盤棋”。 此項目通過市、區兩級近10個部門,擰成一股繩、卯足一股勁、攥緊一個拳,齊心協力、謀篇共建。市、區兩級財政部門提供資金補助保障,大力支持,讓“金鑰匙”開啟綠色減量之門;市、區建設部門進行前期規劃布局、整體設計,對整個項目進行精心謀劃、統攬全局;區經投集團、市環衛處分別負責前期土建和后期設備安裝,在項目施工時盡銳出戰,務實重干;區環保部門守牢環保底線,為減量站環評審批出謀劃策;區分類辦作為“大管家”溝通協調各個部門,打通堵點、解決難點、連接斷點。
三是各種創新碰撞、建好“橋頭堡”、奏好“減量曲”。一是建成全省最大生鮮垃圾處理站,彈好“生鮮處理前奏曲”。位于嘉興經開區的嘉興市水果市場和蔬菜市場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兩大專業市場,日產生生鮮垃圾量高達35-80噸。該區先后投入2500萬元,打造全省最大生鮮垃圾處理站,設計處理能力達到50噸/日生鮮垃圾處理站,于2020年10月建成并投入運行。通過近一年來的運行,已處理生鮮垃圾1681噸,產生有機肥料約286噸,有效處理率達83%,處理能力全省最大。同時,該處理站還設置了宣傳教育區、參觀通道等區域,增強群眾的現場感和參與性,以“工業旅游”的模式,引導群眾共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提升處理站的社會綜合效應。一年來,先后接待500余人次的參觀、考察。
減量站內部車間依次布局、互不干擾
四是全省首創“零土地”項目建設,彈好“品質提升協奏曲”。對于該處理站選址問題,該區分類辦進行了多次開會協商,最后于天佑大橋下建立該處理站點 ,即是充分利用橋下空間,真正實現土地資源的“零占用”,也是為了就近處置兩個市場的生鮮垃圾,防止長距離運輸可能產生的拋灑等情況。同時也為該區省下4000平米的土地。在布局上,區域內形成回形環路,滿足生鮮垃圾車通行和消防要求,垃圾處理車間依次布局,實現垃圾處理高效流轉。
五是全省首創“零煙囪”處理技術,彈好“綠色生態共鳴曲”。該區引進生物濾池技術,首創采用“零煙囪”處理方式,以綠化生物池處理“黑科技”助推生鮮垃圾處理,取消20多米的高空排放煙囪,生鮮垃圾處理產生的廢氣統一收集入池。生物處理后產生的污水,統一收集后接管匯入污水處理車間,經處理后達標排放到桐鄉大道市政污水管網,實現閉環運行,較好避免了傳統轉運處理方式下廢氣、廢水對周邊居民和環境的影響。該站建成以來,共減少廢氣污染物排放43噸、廢水1712噸。
六是全省首創“非盈利”運行模式,彈好“互惠雙贏主題曲”。為了保障該站點的有效運行,該區分類辦積極謀劃,經多方商討,創新出政府+企業的“三點”的新模式,即“市財政補貼一點,區里出一點(建設費),市場方出一點”,為全省首創。處置過程中產生的有機肥可由區內居民和企業預約自取,用于園林花木種植;剩余的有機肥交由簽約的生物肥料公司處理,用于蔬菜、葡萄、果樹、園林綠化有機肥的開發。該處理站投入運營以來,先后產生了286噸有機肥料,其中30%由居民和企業預約自取,70%用作有機肥的開發。實現政府、市場、商戶互利共贏,開創垃圾分類處置運營新模式,為全市生鮮市場垃圾處置提供范例藍本。
源頭“減肥瘦身”是垃圾治理的根本之策,生鮮垃圾減量站為嘉興垃圾分類全周期管理、全過程治理進行了固鏈、補鏈、延鏈、強鏈。下一步,我區將繼續夯實減量基礎,提升分類新高度、擎畫經開新藍圖、開啟生態新征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