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安吉,山巒蒼翠,綠水潺潺,竹海綿延。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作為“千萬工程”現場考察點,昨日,聯合國環境署高級代表、國合會代表等100余位嘉賓齊聚安吉,在暢游“綠水青山”同時,找尋它與“金山銀山”之間的奧秘。
第一個發現顯而易見——安吉的竹子真多。一位金發女嘉賓盯著展板上的內容目不轉睛:“安吉境內有100多萬畝竹林,環境優美,是聯合國‘人居獎’首個獲得縣”。她望著竹海問,“竹子與經濟有怎樣關系?”
“別小瞧了它,安吉正是通過一根竹子抵達世界舞臺的。”工作人員答道,“竹根做成精美工藝品,竹筍變成美味菜肴,竹子變成地板、家居,竹液提取物變成飲料……每根竹子的價值實現最大化,我們用全中國1.8%的竹量創造了全國22%的竹產值;我們還建起全球首座毛竹林碳匯通量觀測塔,與‘一帶一路’60多個國家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工作人員的回答讓女嘉賓驚訝不已。
“這茶好清甜。”在現場交流會上,人手一杯的安吉白茶讓嘉賓們嘖嘖稱贊,安吉白茶是第二個案例。以現在安吉最有名的白茶第一村黃杜村為例,二三十年前,這里曾是安吉縣有名的貧困村,人均收入還不到400元。上級黨委政府在貧困村推廣種植茶葉新品種“白葉一號”。
如今,黃杜村人均收入超5萬元。“安吉農民不僅種白茶、賣白茶,還建酒店做影視基地。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今后還將富裕更多百姓,安吉縣還向西部地區34個貧困村捐贈1500萬株白茶苗,幫助西部地區5000多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這樣的綠色發展輻射效應讓專家們點頭稱贊。
第三個案例就是:安吉抽水蓄能電站。它坐落在安吉南部山區天荒坪,安吉靠生態優勢吸引了這個國家級重點項目,建成的電站有效緩解華東電網的運行壓力,也為本地帶來福祉。
“電站不僅能發電,還配套建設滑雪場、溫泉度假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度假勝地。數據顯示,2018年,安吉全年共接待游客250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24.7億元……”安吉縣相關負責人講解完畢,現場100多名專家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以后如有人問我,怎樣把經濟發展拉回到綠色發展的軌道上來?我就給他們看浙江以及安吉。”故地重游,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副主席索爾海姆“非常希望推廣安吉模式”的愿望更為迫切了。他說,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城鎮都可以來學習這種典型模式。
來自加拿大的生態學家漢森博士說:“我希望其他國家的嘉賓,都能從今天的考察中學到東西,尤其是‘一帶一路’周邊國家,他們太需要這樣的經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