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4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孫璐 通訊員 王雯)近日,省政府辦公廳修訂出臺《浙江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浙”里好空氣,“浙里”好風景 浙江在線拍友 里爾 攝
這份應急預案有什么新內容?面對重污染天氣時,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
預警分級由4個調整為3個,取消藍色預警
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修訂后的應急預案,按照AQI日均值>200持續時間(2天、3天、4天),將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為黃色、橙色、紅色三個預警級別,取消了原有的藍色預警。
當發布黃色預警時,啟動Ⅲ級應急響應、當發布橙色預警時,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當發布紅色預警時,啟動Ⅰ級應急響應。
明確職責 增加應對方案
在應急減排措施方面,《預案》明確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期間分別減排10%、20%、30%以上,揮發性有機物分別減排10%、15%、20%以上。
在省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體系方面,明確了省級各部門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的職責,增加了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財政廳、省應急管理廳、省廣電局等5個成員單位。
在信息公開方面,《預案》要求各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和應急減排項目清單向社會公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監督。
強化區域應急聯動
遇到重污染天氣 該如何應對?
按照生態環境部或長三角預測預報中心的預警提示信息,及時通報并督促相關市政府積極開展區域應急聯動。
各市按照區域預警提示信息,結合本地預案,及時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響應,按要求升級或解除預警。
重污染天氣應對流程是怎么樣的呢?
①監測與預報
省市生態環境、氣象部門聯合開展空氣治理監測和評價,每日對空氣質量進行預測,對未來7天(168小時)空氣質量變化趨勢進行預報。
②預警會商
生態環境、氣象部門開展重污染天氣預報會商工作。預測出現符合重污染天氣預警條件的天氣時,及時向本級重污染天氣應急組織機構提出預警建議。
③預警啟動、發布和應急響應
各級重污染天氣應急組織機構應提前24小時以上發布預警信息。預警信息通過門戶網站、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介發布。
省內三個以上連片的設區城市均出現或將出現符合橙色以上預警條件的重污染天氣時,啟動省級相應級別預警。省級預警發布后,有關應急響應城市應及時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預警。
④預警變更
在預警有效期內,生態環境和氣象部門加強研判和跟蹤分析,如有分析結論證明可以提前提升、降低預警級別的,向當地重污染天氣應急組織機構報告并提出預警變更的建議。當空氣質量改善到相應級別預警啟動標準以下,且預測將持續36小時以上時,降低預警級別。
⑤預警解除和響應終止
監測預測空氣質量指數將降至或已降至黃色預警條件以下,且預測將持續36小時以上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氣象部門提出解除預警建議,報重污染天氣應急組織機構批準發布。
預警解除信息發布后,應急響應自動終止。
⑥總結評估
對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進行總結評估,進一步完善應對措施。
新聞鏈接
黃色預警時,兒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盡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運動;中小學、幼兒園減少體育課、課間操、運動會等戶外運動;一般人群減少戶外運動和室外作業時間。
橙色預警時,兒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應當留在室內,避免戶外運動;中小學、幼兒園停止體育課、課間操、運動會等戶外運動,必要時可停課;一般人群應避免戶外活動,戶外活動時適當采取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
紅色預警時,兒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應當留在室內,避免戶外運動;中小學、幼兒園停課,企事業單位根據情況可實行彈性工作制;建議停止大型露天活動;一般人群應避免戶外活動,戶外活動時應當采取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
另外,預警期間,《預案》倡導公眾通過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冬季調低取暖設施溫度等方式,減少污染物排放,共同應對重污染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