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9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婷 通訊員 朱智翔)太湖入湖排污口數量龐大,有些徒步不能達,肉眼看不到。如何實現“應查盡查”?連日來,派駐浙江省湖州市的長江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人員針對隱蔽排污口,運用無人船、無人機等高科技的排查“神器”,“水陸空”立體搜索,讓排污口無處遁形。
排污口排查攻堅行動
攻堅組便是組建操控這些排查“神器”的特種部隊。他們的任務是處理那些人工排查比較困難的“疑難雜癥”,用無人船、無人機、望遠鏡等搜索橋下、水下、林下等走不到、看不見的盲區(qū),掃描可能存在隱蔽排污口的敏感區(qū)域。“今天上午我們的任務是對昨天10組的申請進行攻堅,并對周邊河域展開巡查。”一大早,攻堅組組長、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華南環(huán)境科學研究所林超導便招呼其組員趕緊將設備裝車,開啟今天的排污口排查攻堅行動。
攻堅點位于湖州市吳興區(qū)織里鎮(zhèn)湯溇村湯溇二橋南側200米的西岸河堤路橋下。前一天,10組在此處發(fā)現了疑似排污口,但由于橋矮墩密,水位高,致使橋下至水面的空間狹小、昏暗,再加上湯溇港水面寬,“縮”在橋西側河岸上的排污口難以找到,于是向攻堅組發(fā)出了攻堅支援申請。
橋墩人爬不進去,站在對岸也看不清楚,怎樣才能找到排污口?“今天水位有些下降,我們帶了望遠鏡,先用望遠鏡到對岸看看試試。”林超導支起了60倍的單筒望遠鏡,在對岸挨個查看橋墩與橋墩間的空隙,“一個、二個,一共兩個排污口,10組的判斷沒錯,這里確實有排污口。”
標記位置、記錄相關信息后,林超導又指揮其組員用無人船、無人機對附近河域進行“地毯式”的搜查,看看是否有排污口的“漏網之魚”。船頭一個大“眼睛”,船尾兩根小“尾巴”,船身一根桅桿狀桿子高高豎起……不一會兒,一艘通體黃色的無人船在工作人員手機遙控下起航出發(fā)。
智能無人監(jiān)測船
“船頭的大‘眼睛’是360度攝像頭,可查看水面河岸情況;船尾的小‘尾巴’是遙控天線,用來接收手機發(fā)出的遙控信號;而船身高高豎起的桅桿狀桿子則是聲吶天線,將聲吶信號回傳至接收顯示器。”技術人員楊衡平介紹,“小黃船”叫智能無人監(jiān)測船,搭載聲吶探測和多參數監(jiān)測儀,有人工遙控和自動巡航兩種模式。兩種模式下,都能通過聲吶查水上水下排污口,也能實時監(jiān)測水溫、pH值、溶解氧等多達15種污染因子,同時還可根據污染因子監(jiān)測變化趨勢對排污口和污染源進行精準溯源定位,實現排污口查、測、溯三位一體。
隨著“小黃船”的航行,聲吶接收顯示器上的聲吶圖像不停地變換著。“中間顯示有黃色波紋的部分就是聲波傳過去并有反射的區(qū)域,應該是河床。兩邊黑色的部分則是聲波傳不到、沒有反射的地方,是河岸河堤。” 楊衡平說。
幾分鐘后,原來穩(wěn)定的黑色區(qū)域突然出現了一條黃色波紋。“這里應該有一個排污口。聲波從排污口進入管道又反射回來,所以聲吶圖像在黑色區(qū)域中顯示了一條長長的黃色波紋。” 楊衡平對照聲吶圖像和“小黃船”此時的位置分析著排污口的位置,“排污口應該就在湯溇二橋西橋頭下。”
順著楊衡平指的方位,隱約可見一個排污口半淹沒在水中,隨著水波若隱若現。“如果沒有無人船的聲吶探測,這樣的排污口我們真的很難發(fā)現。” 林超導說。
與此同時,一架翼展一米左右、搭載高清攝像頭的白色無人機也從河岸升空,在工作人員的遙控下,用“天眼”輔助無人船排查周邊河岸排污口。“嗡嗡嗡……”沒一會功夫,前后兩公里范圍的河域、河岸都被“天眼”“照”了個遍。
“一個上午確認了兩個疑似排污口,找到一個半淹沒式排污口。有了無人船、無人機等高科技設備的幫助,所有排污口都難逃我們的‘法眼’,真正做到了‘應查盡查’,一個不漏。”林超導自豪地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jiān):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