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1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季建榮 通訊員 王建文 朱智翔 晏利揚)2016年,絕大多數環評審批項目實現了“最多跑一次”;2017年,環評審批項目全部實現了“零次跑”;今年,環保14大項、17小項的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實現“零次跑”;近年來,臺州市黃巖區環保局從率先嘗試環評審批承諾備案制,到全面推行“中介+工作人員”代辦制,再到創新推出“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持續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使環評審批時間平均縮短超50%,提效一倍以上。
環評審批承諾備案制 85%以上項目環評審批實現“最多跑一次”
為滿足群眾和企業渴望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需求,提高群眾企業獲得感,黃巖區環保局于2016年2月率先對轄區內所有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項目、負面清單以外的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項目和“零土地”技改項目,實行環評承諾備案。項目環評審批申請人只要依據環保部門設定的環境準入條件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人承諾書便可當場予以備案。
2017年,黃巖區環保局在此前改革基礎上,對經濟開發區和智能模具小鎮開展“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實施了環評審批承諾備案制2.0版。
臺州市鴻森工藝禮品有限公司年產200萬套木制工藝品技改項目便是啟動“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后首家受益企業。法人代表盧宵林高興地說;“以前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必須單獨做環評,現在可以直接共享區域環評成果,在區域環評范圍內只要辦理簡單的備案承諾手續即可,不僅縮短了時間,而且減少了申報材料和環評費用,真的是很方便。”
只需“一次備案承諾”,告別“一籮環評審批”,黃巖區環評審批承諾備案制和“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原來“事事審批、事先審批”的管理方式,使85%以上項目環評審批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中介+工作人員”代辦制 31個事項實現申請辦理“零次跑”
“沒想到這么快就能拿到環評批文,給環保部門點個贊!”黃巖老勝模具蝕刻有限公司負責人任路勝在接過快遞員送來的環境影響報告表批文時開心地說。
原來,任路勝從提交環評文件、委托評估機構,到組織專家評審、環評文件修改完善,再到提交審批、批復送達,一次都沒有“跑”,足不出戶就把環評審批辦好了。
環評審批不僅高效而且方便,這都得益于黃巖區環保局推出的新舉措——“中介+工作人員”代辦制。
今年2月,黃巖區環保局全面推行了“中介+工作人員”代辦制,即建設單位完成環評文件編制后,由中介機構申報環評文件、送達環評文件批文,并且中間各環節由環保局審批科確定工作人員代辦,建設單位無需再“跑”政府部門和環境影響評估機構。另外,審批科工作人員除了承擔代辦職責,還要主動聯系服務建設單位,及時協調解決審批過程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環評審批在規定的時間內辦結。
目前,通過“中介+工作人員”代辦制,黃巖區環保局14大項、17小項的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實現了申請辦理“零次跑”,有效破解了環保辦事“多頭跑、多次跑”的新堵點,環保“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深入推進。
而如今,黃巖區環保局再次對“中介+工作人員”代辦制進一步優化升級,提出“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全新工作模式,企業只要動動手、上上網就能辦理環評審批。
“我們每一次改革都是對前一次改革的延續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表面上看只是減少群眾和企業辦事的次數,實質上是倒逼政府減權、放權,集中力量把該管的事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黃巖區環保局副局長林丁軍說,環保“最多跑一次”改革雖然已經破題,但要贏得最后的勝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下一步,黃巖區環保局將在持續深入推進環保“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基礎上,運用執法處罰和“黑名單”管理等手段,進一步強化建設項目事中事后監管,督促企業自覺遵法守法,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