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仲瑤卿 通訊員 朱智翔 吳勝忠 晏利揚)“這里的豆腐讓人放心。”日前,金華蘭溪市上華街道里宅村豆制品聚集區又來了不少從杭州新安江、衢州江山以及金華市區等地趕來采購豆制品的新老顧客。這里豆制品看得見的真材實料,以及干凈整潔的墻面、地面、灶臺等生產環境都讓他們贊不絕口、慕名而來。
上華街道里宅村豆制品聚集區是蘭溪首個按照“統一廠房、統一工具、統一蒸汽、統一用水、統一排污”的生產管理理念,采用工廠模式建立運行的現代化豆制品生產企業集聚區。看到現在窗明幾凈的集聚區、環境優美的里宅村,誰能想到以前的里宅村還是另一番景象:污水橫流、酸臭味彌漫、蒼蠅滿天飛……
如此“臟亂差”,緣起里宅村這個以油豆腐、千張等豆制品聞名的“豆腐村”,多年來形成了一家一戶作坊式的豆制品生產模式。原本在村里經營一家豆制品作坊的徐文招告訴記者,“當時大家都是無證生產,污水就直排流入馬達溪,這錢賺得不安心。”雖然豆制品給村里帶來了經濟效益,但越來越差的生態環境也讓村民苦不堪言。
豆制品集聚區環境干凈整潔 滕佳/攝
小豆腐,大民生。為改善流域水環境,保障人民群眾“人居上的舒適”、“舌尖上的安全”,蘭溪以浙江省開展“五水共治”工作為契機,大力實施豆制品行業規范整治,一邊集中治理無證無照小作坊,一邊對豆制品行業進行產業提升。
對此,里宅村借力順勢而為,投資750萬元建起了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多平米的生產加工中心,將包括徐文招作坊在內的24家豆制品加工作坊全部搬到豆制品聚集區,一改以往傳統的一戶一廠,鍋灶柴火、煤炭加工習俗,一律釆用蒸汽操作、機械化運作。
豆腐作坊入駐聚集區后,聚集區遵循“寬進、嚴管、重處”的原則,出面辦理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并在生產過程中實行“集中生產、集中排污、集中管理、集中檢測”的“四集中”管理模式,每天對原料、產品進行檢測,確保安全。
豆制品加工污水處理系統 滕佳/攝
此外,聚集區還投資170萬元建立了可同時處理400噸污水的排污系統,污水要經過20多個“關口”才能排出,這樣排出的水清澈無異味,完全符合排放標準。
如今,聚集區現代化的場地和設施,不僅改變了生產環境,減少了污染排放,助推了里宅村村容村貌的大改觀,還大大提升了整村豆制品品質和產量,周邊縣市客戶紛紛上門來品嘗、訂購。“以前臟亂差,怕被抓,三更半夜就要起來做豆腐,辛苦不說,還總是提心吊膽怕被舉報,現在進入豆制品聚集區,賺錢安心,收入也多了。”徐文招感慨道,想不到自己帶頭關停作坊、響應整治的這一次“轉身”,很快便嘗到了甜頭。
正如徐文招所言,豆制品行業,一頭連著生態環境,一頭連著產業結構,還涉及百姓的錢袋和餐桌。里宅村村委會主任趙輝自豪地表示,“聚集區的建設運行,不僅使污水達標排放,而且豆制品產量也從日產3500公斤增加到日均近6000公斤。年產值近億元,每戶利潤達二十萬以上。”現在的蘭溪“豆腐村”,舊貌已換新顏。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