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水,是生命之源。但事實上,我們賴以生存的水資源,正面臨日益短缺的問題。“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節約每一滴水,留住綠水青山,進一步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成為了大眾最重要的社會責任。
在“世界水日”及“中國水周”來臨之際,浙江在線尋訪職能部門、節水型單位及小區,傾聽他們的節水理念、挖掘他們的節水亮點,通過宣傳保護、提倡節水,讓更多人加入到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的行列中來,形成濃厚的節水氛圍。
浙江在線3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朱斌)自省級節水型小區、節水型單位創建工作在我省全面鋪開以來,一大批優秀的節水型小區、節水型單位通過了考核驗收,涌現出了一大批頗具特色的節水方法和經驗。
節水型小區在全民節水意識的培養上頗有建樹,而作為用水大戶的公共機構在節水技術和方法上的創新實踐自然也是不遑多讓。近日,本網記者走訪了杭州多個公共機構,有的引進智能化的節水設備,有的采用參與式的節水宣教形式,形式不盡相同,節水理念卻是殊途同歸。
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覆蓋全單位的智能節水監測平臺
位于杭州西湖區文三路的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2017年人員編制增加的情況下,其用水量與2016年相比卻減少了,在節水方面它究竟有著怎樣的妙招呢?
“2017年我們單位的用水量為12078噸,相比2016年減少了1123噸,同比下降8.6%,這還是在人員編制增加的情況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果,主要是我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節能管理制度,并且建立了覆蓋全單位的能耗監測平臺。” 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物管科副主任馮振初告訴記者。
智能水表的數據在能耗監測平臺上實時反饋
據了解,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大樓共安裝了25個智能水表,每個樓層均有覆蓋,在大樓四層設有能耗監測中心,對于各個點位的用水量進行實時反饋。馮振初表示,平臺用水量數據每天都會更新一次,一旦有數據波動,就能馬上根據點位確定問題所在,對于“跑、冒、滴、漏”等原來難以發現和處理的問題予以精準而又快速的解決。
當然,智能化技術的引進只是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節水工作的一部分,其建立的節能長效管理機制推動全局形成了良好的節水氛圍。據馮振初介紹,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成立了由局長主持的節能領導小組,并且建立了由各部門參與的節能聯絡員隊伍,在微信群實時交流反饋,督促本部門節能行為,養成良好的節能習慣。
此外,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還開展了各式各樣的節水宣教活動,如開展征集節約資源金點子活動,發布節能倡議書,組織節能專家對節能聯絡員授課培訓,秉承“請進來,走出去”的理念學習其他節能示范單位的好經驗、好措施等。
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
讓學生獲得參與感的宣教形式創新
通過建立長效節水管理機制對單位各部門員工進行監督和引導是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節水工作的一大特色,但是對于還在成長中、節約意識并不強烈的學生,又該如何引導他們去節約用水,這應該是許多學校共同面對的難題。
“讓孩子成為節水行動的探究者、實踐者。”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團委老師茅駿成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在節水宣教上的形式創新。
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組織學生前往九溪自來水廠參與主題實踐活動
茅駿成表示,把節水當作一個課題讓學生來研究,通過數據對比會讓學生對節水理念有更客觀、更深刻的認識。茅駿成還提到了學生們參與節水的一個案例: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此前對學校老舊的水龍頭進行替換,在替換過程中,學校組織學生對新舊水龍頭的出水量進行跟蹤記錄,做成科研小報告,從課題探究中發現水龍頭更換帶來的節水效果。
如何把治水節水的教育活動辦得更有意義,讓學生有更真切的體會,這是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一直在思索的問題。從發宣傳冊、上教育課等一板一眼的宣教模式,到讓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獲得參與感的形式創新,通過一系列的節水教育活動,逐步培養起學生從小節水的好習慣。
通過本次節水調查采訪發現,全省各地的公共機構在節水方面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和經驗,如智能化設備的引進、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宣教形式的創新等,當然各單位也存在著阻礙節水工作全面展開的諸多現實因素,通過節水型示范單位的創建,以及節水型單位節水特色經驗亮點的展示,旨在架起全省各公共機構學習交流的橋梁,分享節水工作的優秀成果,互相取長補短,秉承“請進來,走出去”的理念進一步促進全省節水工作的穩步推進,在全省形成全民節水的良好氛圍。
在我省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現實的需要,也是解決我省水資源問題的根本途徑,又是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推進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要求。因此,創新節水體制與機制,實施開源與節流并舉,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將成為我省未來節水工作的發展新方向。
共同參與 維護家園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