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余杭3月1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婷 攝像 葉振宇)今天上午,“浙江環保小衛士”生態環境教育活動基地(以下簡稱“基地”)正式啟用,來自全省各地的百余位環保小衛士匯集在此,以綠水青山為課堂,揭開“浙江環保小衛士”生態環境科學探秘之旅的序幕。
自2015年“浙江環保小衛士”成立以來,每周一期的“高校實驗室探秘之旅”陪伴環保小衛士們走過了六十多個精彩豐富的周末。2018年,“浙江環保小衛士”環境科學探秘活動再度升級,升級后的探秘之旅將“高校實驗室”搬到戶外,帶著環保小衛士們走進自然,在基地里開展生態授課和環境科學互動實踐等項目。
上午,浙江工業大學環境學院黨委副書記孫建強教授為環保小衛士們講述了基地的“第一課”——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浙江工業大學環境學院黨委副書記孫建強教授開講生態公開課
了解“植樹”意義
感受低碳的力量
課堂一開始,孫建強教授便以“植樹”的意義引出主題,他告訴記者:“明天就是植樹節,我想通過公開課的方式告訴環保小衛士們植樹是一種行動,引導環保小衛士們把植樹與低碳的生活習慣聯系在一起,受到更多環保啟發和教育。”
浙江工業大學環境學院黨委副書記孫建強接受記者采訪
地球碳循環是一個什么樣的循環系統?孫建強教授邀請了五位“浙江環保小衛士”上臺共同解讀全球碳循環演示圖。在他的引導下,臺上的小衛士們共同計算了植被、土壤與海洋的自然碳通量和燃燒化石燃料、生產水泥等人為通碳量,在兩者的數值比較之下,得出了結論:大自然所能消納的二氧化碳僅僅是人為產生的碳排放量極小的一部分,堅持環保小習慣、養成低碳生活的習慣勢在必行。
講述固體廢物管理“3R”原則
傳遞“垃圾不落地”理念
垃圾從哪里來?垃圾又將消納到哪里去?不少孩子都曾被這個問題所困惑。今天的課堂上,孫建強教授為小衛士們講述了固體廢物管理“3R”原則——減量化(reducing)、再使用(reusing)、再循環(recycling)。
談到為什么要推廣垃圾減量化時候,來自采荷二小的“浙江環保小衛士”張靖頎回答道:“因為垃圾要通過燃燒來處理,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我們減少垃圾的產生就能從源頭上減少碳的排放,這是我在環保科學書上了解到的知識。”
“浙江環保小衛士”張靖頎接受記者采訪
如何從“3R”走向“4R”(responsibility)?孫建強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日本、韓國環境考察的見聞,通過講述其他國家的責任制“垃圾分類”工作,向環保小衛士們傳遞了環保小事從自身做起的理念,并當場呼吁孩子們將場地上的垃圾隨身帶走,養成“垃圾不落地”的好習慣。
環保倡議在行動
經過基地的“第一課”,現場的環保小衛士們有哪些變化?來自浙江工業大學綠色環保協會的周泉同學告訴記者:“今天的活動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臺下的孩子們剛開始是把自己帶來的包裝袋掉在地上,當他們發現自己的行為不合適的時候,很自覺地把垃圾撿了起來并帶走。”
文明一小步,環保一大步,加強青少年的環保意識是“浙江環保小衛士”活動開展的中心主旨,通過生態公開課,不斷向“浙江環保小衛士”傳遞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可推廣性,未來,“浙江環保小衛士”生態環境科學探秘之旅將持續推出高校講師生態公開課,敬請期待!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