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里有閑錢了,自然免不了要拿出一部分去投資,但是投資存在的風險,不可小覷。
“微商”“金融互助”“旅游互助”“眾籌創業”“愛心慈善”“虛擬貨幣”……這些都是聽起來“很美好”的創新項目,而這些項目的背后,不法分子正以高收益、高回報作為“誘餌”,騙取公眾“入套”,非法吸納資金,將“魔爪”伸向了老百姓的錢袋子。以投資創新項目為名義實施的新型網絡傳銷違法犯罪活動也成了警方重點打擊的對象。
去年,全市公安經偵部門共破案80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248人,挽回經濟損失23.33億余元。
就全省的情況來看,截止到目前,浙江省公安機關今年共破獲經濟犯罪案件1090多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080多人,涉案總價值310多億元,挽回經濟損失90多億元。其中,非法集資、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180多起。
2800元一箱的天價水實際只需300元 這個非法集資平臺吸引了近17萬人投資
2016年上半年,石某先后成立了浙江慕峰遠古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買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多個公司和平臺。2017年1月1日,公司開始推廣一款名為“黃金一號”天然冰川水的產品。這款產品主打“健康牌”,對外宣稱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石某通過線上傳播、線下授課的模式,先從親朋好友入手,邀請他們注冊平臺會員,加入到“黃金一號”的項目中來。隨后,以2800元一箱的價格向會員銷售這款冰川水產品,并約定分40天返還4000元。同時要求客戶積極發展下線,成功注冊的,將獲得3%-10%的可提現積分或者平臺股權作為回報。
一開始,這個平臺確實按照約定,返還了費用。但隨著注冊會員越來越多,公司的資金出現斷鏈的情況,無法再繼續按時返還金額。這時候,有些客戶才開始醒悟自己被騙了。同時,銀行的工作人員也發現近期有很多數額為2800元的轉賬交易,遂報警。
2017年8月,濱江警方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對該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警方發現,這款“黃金一號”冰川水產品,一箱的實際價格僅需要300元。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該平臺注冊會員已達18萬余人,實際投資人數為16.5萬余人,充值總金額超過45億元人民幣。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這起非法投資案的四名主要嫌疑人全部落網。
這起就是典型的“拆東墻補西墻”式的龐氏騙局,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息回報,這樣就能制造出賺錢的假象,從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電商加傳銷的經濟犯罪愈演愈烈
市民在投資時要學會鑒別
昨天上午,杭州市處置非法集資活動聯席會議辦公室、市公安局、下城區公安分局,還在胭脂新村社區聯合舉辦了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活動。在現場,民警通過授課、問答、法律咨詢的形式,給市民科普常見的非法集資和傳銷等經濟犯罪手法,并且傳授一些防騙知識。
今年70歲的陳阿姨是附近的居民,平時和老伴兩個人住。聽說今天這里有一場預防被騙的活動,一大早就趕了過來。陳阿姨手里有一些閑錢,總想著用來投資。之前兒子也曾經跟她提醒過,要小心被騙,所以她只在支付寶上買過理財產品。但是,最近陳阿姨經常接到一些陌生電話,有時候讓她去電商平臺購買價格比較高的產品,但是可以拿回扣;有時候又讓她直接出錢投資,回報率很高的項目。陳阿姨有些動搖,這才過來咨詢的意見。
現場民警告訴陳阿姨,千萬不要相信這些回報率很高的投資:“最近,電商和傳銷結合的經濟犯罪非常普遍。部分電商返利平臺打著積分返還、0元消費的口號,只要客戶發展下線會員,就能返還一部分利潤,這就是很典型的傳銷模式。還有一些P2P網貸平臺也暗藏風險,除非有一定的金融知識,否則不建議沒有專業知識的老百姓進行投資理財。”
怎么才能避免被騙?
首先要學會鑒別。普通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理財時,一定要小心謹慎。目前大部分網絡平臺都打著高額回報的幌子,吸引廣大投資人,實際都為網絡傳銷平臺,騙取投資人的投資款。
市民可以通過調查P2P網貸平臺的資質、調查P2P網貸平臺出借資金的用途,以及出借資金流轉方式是否安全來判斷該平臺是否規范運作。
其次要增強防范意識。杭州公安在偵查中發現,投資網貸平臺和電商返利平臺的,很大一部分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和剛剛畢業的大中專未就業的年輕人。
這兩類群體,往往缺乏對金融知識和法律知識的了解,再加上防范能力不強。在利益的驅使下,盲目跟風,有的嘗到“高額回報”、“高息返利”的甜頭后,還拉家人、熟人一起參與,來獲取返點,導致被騙。
共同參與 維護家園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