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2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吳朝香)教育部最近發了一份緊急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同時還發出了《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各地傳達到每一所學校、每一位家長。信中還有“防迷網”三字文,朗朗上口,便于記憶。
通知里用了“緊急”二字,可見當前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問題的嚴重性。
去年年底,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將“游戲障礙”首次在全球范圍內列入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修改草案中的“精神與行為障礙”章節,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物質依賴科從今年1月份開始收治游戲障礙者,目前在這里接受治療的近10位游戲障礙者,大多是中學生。
記者了解到,因沉迷網絡前往杭州七院進行心理咨詢或治療的青少年,其中80%以上的家庭環境都有問題。
“還有一個讓我們意外的是,這些孩子的成績其實都還不錯。”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物質依賴科主任盤圣明說。
媽媽不停問:你有什么辦法嗎
孩子沉迷網絡,家長有多焦慮?去年,記者曾采寫過這樣這一篇報道:溫嶺一位父親曾經有10年的時間和網游“搶奪”兒子。
這位父親想盡了一切辦法,但無濟于事,他說,“以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孩子迷上網絡游戲,做家長的真的是無能為力?!?/p>
他的兒子最終走出來,是自己年紀大了,但錯過的青春和學業將無法彌補。
報道見報后,一位姓程的媽媽就打進熱線,說她的兒子和溫嶺這個孩子有相同的經歷,她想和這位家長聯系,了解一下具體教育孩子的方法。
程媽媽的兒子今年高三,在杭州一家很好的中學就讀,成績優秀。但臨近高二時,兒子開始迷上一款網游。
“學校不能帶手機,但只要回到家里,就拿著手機或PAD,一玩就是兩三個小時?!?/p>
自從沉迷游戲后,兒子幾乎沒有其他愛好,以前喜歡的籃球也很少打,對游戲之外的事情提不起興趣。
程媽媽試過談心、讓老師介入、帶孩子旅游散心,但問起效果,她只是嘆了口氣。
最讓程媽媽擔心的兒子馬上就要高考了,“按他現在的成績,應該也能考上一本,但本來可以考得更好?!?/p>
談話中,程媽媽問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覺得有什么辦法嗎?那個家長最后到底怎么解決的?”
只要孩子成績好,家長什么都給
幾乎每一位找到盤圣明的家長,都和程媽媽一樣焦慮和無力。
“有些家長直接說:我們管不了,醫生,交給你們了。而有些家長對孩子的管控已完全失效?!北P圣明感慨,“把孩子從游戲中搶回來,還是離不開家庭啊?!?/p>
盤圣明發現有游戲障礙的孩子,很多都存在家長溺愛的情況,“這種溺愛,表現之一是,只要成績好,什么要求都滿足?!?/p>
4月初,科室里收治了一位還在讀初中的男孩,玩手機玩到不愿上學,父母阻止其玩,他不但會發脾氣,甚至打罵父母,砸東西。
“其實這個孩子成績還不錯,三年前就開始玩手機游戲,但并沒有達到沉迷的程度,家長也沒在意。去年他向父母提要求,想買一部蘋果手機,家長說,你只要把成績從年級50名提高到30名,就滿足。這個孩子那半年學習特別刻苦,期末的時候,成績從年級50名上升到20名,比家長的預期還高?!北P圣明說,家長就買了手機作為獎勵,“結果,孩子不但在家玩,還帶到學校玩,被老師批評后,索性不上學,家長要沒收手機,他理直氣壯地反駁:這手機是我的獎品,現在收走,你們就是說話不算話?!?/p>
在醫生和這個孩子的談話中,他承認自己每天除了睡覺基本都在玩手機,父母不讓玩就會起沖突,最嚴重的時候會打起來。
“孩子會拽媽媽的頭發,還傷到過媽媽的胳膊?!北P圣明嘆息,“這就是典型的,家長只看孩子的成績,只要成績好,就滿足一切要求,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健康成長?!?/p>
孩子沉迷游戲,家長要反思什么
杭州市心理衛生中心心理咨詢門診部宋海東博士,曾在2010年到2014年期間,調查完成課題《青少年網絡成癮機制及社會心理干預研究》,在他的調查中,中學組的網絡成癮率最高,高中其次,小學組最低,而在分析青少年網絡成癮原因時,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個因素。
“網絡沉迷的小孩絕不僅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不是簡單的自控力差,其中70%到80%的原因其實都是和家庭環境有關?!彼魏|列舉了幾種常見的情況:親子關系不和,要么溺愛,要么嚴厲,動輒打罵孩子;夫妻關系不和,或者父母太忙,顧不上管教,全靠隔代管理,“除此之外,性格過于內向的孩子,如果處在青春期,會因為自己生理上的一些問題自卑,比如肥胖,從而沉迷游戲?!?/p>
宋海東在和前來咨詢的孩子聊天時,常常會問:你有事情是和爸爸說,還是和媽媽說。
“多數孩子都回答:我才不跟他們說,說了他們也不懂。”
這讓宋海東感到無奈,“其實,孩子沉迷游戲,家長應該反思:你是否真正關心自己的孩子?你了解他的興趣愛好嗎?你是在用心陪他嗎?你說他玩游戲,你知道他玩的什么游戲嗎?你和他一起玩過嗎?”
“陪伴”這個詞,也是盤圣明反復提起的。
“很多家長會訴苦,我陪他了,他不要我啊。那家長有沒有想過,你是如何陪伴的。就兩人大眼瞪小眼坐在那里嗎?那他肯定不要你。陪孩子是需要花心思的。”
盤圣明強調,家長要做的是有效陪伴,“一般來說,會玩的家長,才能陪好孩子?!?/p>
你成績那么好,怎么會有壓力
作為醫生,盤圣明比較擔憂的是沉迷于游戲,最終會影響青少年大腦的發育。
“人的大腦,最終發育完善基本要到20歲左右,其中前額葉發育最遲,而過度沉迷網絡游戲會導致大腦前額葉的糖代謝、氧代謝下降,最終造成大腦發育不良。前額葉部分又是負責決策和自控的,所以有網癮的孩子都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發脾氣等行為?!?/p>
盤圣明的物質依賴科收治的游戲障礙患者都是情況比較嚴重的,比如玩游戲的時間更長,出現失控,同時一旦離開就煩躁不安,無精打采,不和同學朋友交流,游戲占據大部分時間。與之伴隨的是,這樣的患者通常有嚴重的睡眠問題,有的還伴隨飲食問題。
“和以前大家想象的不同的是,成績好的孩子也會沉迷網絡游戲,像我們科室收治的幾個,成績都不錯?!?/p>
宋海東也表示,前來進行咨詢治療的,不乏一些重點中學尖子班的學生。
“我記得有個孩子每次考試都是班級里的第一名。父母、老師根本不能理解,你成績那么好?怎么會有壓力。其實這些孩子有很重的學習壓力、競爭壓力,比如第一名如何保持?這些孩子會覺得,只有在游戲中,才覺得自己活了過來,得到釋放?!?/p>
盤圣明手里的幾個小病號在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已陸續出院,“我們治療以行為干預為主,盡量不用藥物,盡可能的少住院,也不是簡單粗暴的立刻讓他戒掉手機,而是循序漸進,溫情管控?!?/p>
但是,盤圣明也擔心,孩子們回家后,情況是否還會反復。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